要让明人真正认识和认可澳龙番民,郑克殷便将殖民司能做的工课一一列出。
烈儒教的神话故事足够有趣,与中国民间神话传说高度相关,而且还有“礼失而求诸野”这个解释一切问题的万能药,这也必然是可以预期最容易受明人欢迎的内容。
除此之外,要让明人充分了解澳龙人,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郑克殷已经亲自写就了两册向番人教汉语的《官语经》,那么他也确实该反向操作,制作向汉人教澳龙语的语言教程。
比如就叫《澳龙语经》甚至更中二点,《龙言经》。
但是铺开纸张,磨好了砚,试图操作的时候,郑克殷就遇到先前遇到过的问题了:澳龙八部,其方言各不相同。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因而从现实的角度来讲,郑克殷知道要形成标准通用澳龙语,最好的做法是:
重北轻南、以北统南。
如今殖民司治下蓝米道士部人口竟有七八千之多,而大绵部则有三四千,这两部加起来,其人口倍于南支三部齐聚的鹰阳,再加上潮青部以及会讲潮青方言的海湾苗蠖人,北支的势力基本是呈碾压之势。
除了在人口上的碾压,南北两支在社会地位上也有巨大的差异。
殖民司官吏此前多年都是与蓝米道士部和大绵部做伙,因为这些官吏所讲的澳龙话均为北支,建立鹰阳之后仍是如此。
因而郑克殷多多少少知道一点鹰阳迅速形成的鄙视链:越汕四姓番民认殖民司官吏和山木商番人(主要出自蓝米道士部)的话为正港,而鄙视同支的牧村部、林善部,将他们的方言斥为乡音怪谈。
这自然是因为官吏、商人在他们看来是有权势、有财富之人,甚至还是他们的直接顶头管理者,因而郑克殷每次在鹰阳时,就已经注意到越汕四姓平民所讲的话已经在一点点地朝北支在挪。
比如说,指妻子的时候,越汕番民会说ㄏㄚㄨㄚ(hawa)而不是原来他们自己原来说的ㄠㄋㄚㄣ(aunan),仿佛说前者可以显得自己更文绉绉一些,就像说“夫人”“娘子”而不是“阿老”“阿姥”的那种感觉。
&nb
第215章 教汉人番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