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三十七章 密旨(上)[2/2页]

盛唐崛起 庚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太平公主话音未落,裴巽已抢先起身。
      “公主,此次若是在洛阳行事,下官定不推辞。但若是离神都远行,恐义安郡主不会赞同。下官尚不知公主有何差遣,但若是要离开神都,恕下官不敢从命。”
      义安郡主,性子火爆。
      她本生就一张如花似玉的娇靥,却不想幼时随太子李显前往房陵时伤了面孔,以至于有半面郡主之称。这义安郡主是个极其强势的人,裴巽虽为郡马,却要战战兢兢。
      太平公主眉头一蹙,看了裴巽一眼。
      她倒是没生气,沉吟片刻后道:“既然如此,请朝议郎离开吧。
      不过,出了这扇门,朝议郎在半年之内,不得离开大福先寺。此事本宫会与太子说明,请朝议郎谅解。来人,送朝议郎去大福先寺,未得本宫准许,任何人不得与之相见。”
      裴巽闻听,脸色大变。
      而杨守文心里一沉,立刻意识到了什么。
      “连城,你呢?”
      连城是裴光庭的表字,听闻太平公主呼唤,他连忙起身道:“家母吩咐,命下官听从公主差遣。”
      “很好!”
      太平公主不再理睬裴巽,而哈士奇则带着人进来,把裴巽带走。
      “连城乃裴宪公之子,今拜太常丞,也是圣人钦点之人。”
      太平公主向杨守文介绍,一旁的上官婉儿,也低声向杨守文说明:“连城不但是圣人钦点,更是梁王举荐。他是梁王的女婿。”
      裴光庭,是武三思的女婿?
      杨守文闻听,不禁有些好奇。
      “他叫穆明玉,是本宫侍卫。”太平公主指了一下身后的青年,然后又指着身边的少年道:“阿瞒想必诸君也不陌生,此相王家三郎,甚得圣人称赞,有李阿瞒之称。”
      相王三子?
      杨守文心里一动,朝李三郎看去。
      那,不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吗?
      似乎感应到了杨守文的目光,李隆基朝他微微一笑。
      李阿瞒,是唐玄宗的小名。他长以阿瞒自诩,今年十四岁。据说在他七岁的时候,一次去参加祭祀,见金吾大将军武懿宗呵斥他的随从,就立刻反驳道:这是我李家朝堂,与你何干,竟然敢训斥我的扈从?从那之后,武则天就对他很关注。
      “诸君,都介绍完了。”
      太平公主说完,正要往下继续,却被杨守文拦阻。
      “公主,还有一位没介绍。”
      太平公主一怔,旋即反应过来,笑着向杨思勖招手道:“倒是本宫忘了,此司宫台寺人杨思勖,上前来坐。”
      杨思勖本来并不在意,反正也不是第一次被忽视了。
      不过,当他听到太平公主的召唤,忍不住心里一阵火热。
      他感激朝杨守文看了一眼,上前来躬身道:“诸位郎君面前,哪有奴婢的座位,奴婢站着就好。”
      太平公主看在杨守文的面子上叫他,不代表他可以得意忘形。
      说完,杨思勖便走到了上官婉儿的身后,垂手而立。
      倒是个聪明的家伙!
      上官婉儿也好,太平公主也罢,不由得对杨思勖的感官有了新的认识。
      两人也不再啰唆,相视一眼后,上官婉儿起身道:“诸君,今有圣人密旨,请诸君接旨。”
      “恭请圣旨。”
      禅堂内众人纷纷起身,躬身领旨。
      上官婉儿道:“元文都秘藏,事关重大,不可怠慢。
      今敕命高戬、周利贞、杨守文、裴光庭、李隆基、杨思勖六人持密旨秘密前往苏州,寻找元文都秘藏。此行,以凤阁舍人高戬为主,司刑寺司直周利贞、司刑寺评事杨守文为辅,务必要谨慎行事。此行若遇困难,可凭龟符调遣各地兵马配合。
      钦此!”(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密旨(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