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贪腐罪行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老百姓唾弃的对象。
在明末这种贫富差距极大的社会环境下,仇富的群体到处都是。这些东林党被查出惊人的贪腐记录,自然成为了发泄不满的对象。
这次抓捕行动,牵连确实是极大的。
如果不是朱由校及时让内阁出台了《反复法案》,恐怕真的要出乱子。不过随着《反腐法案》的出台,以及养廉金的发放。还有《大明日报》成功调动了舆论,让这些贪腐官员成为了万人唾骂的对象,形成了汹涌的民间舆论。说不定那些官员就要联合起来造反不可。
但是造反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联合也需要时间。那些官员也怕被厂卫发现,只要没有把他们往死路上逼,还是存在侥幸心理的。
这就像是围三阙一的战术一样,如果把敌人困死,敌人就做困兽之斗。可要是放开一面,敌人就会失去拼死一搏的战意。
此次朱由校抄家得到一千三百万两资产,简直如同火中取栗,好在这些官僚在皇权的压制下,还没有谁跳出来当这个出头鸟。
查抄所得资产,很快就开始运往京师。银子一律铸成银元,黄金则进行储备。而那些查抄所得的不动产什么的,也由皇家银行主持变现。其中
第138章:修路计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