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青阳想到既然有这个食谱,不如在穗城也开一家饭店,也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食材也便宜。
吃过饭之后,他和沈茉回到招待所。
沈茉还在回味着晚上那顿由陆青阳亲手烹制的广式菜肴。
陆青阳给她倒了杯水,自己也喝了一口,神情变得认真起来:“小茉,有件事,我想跟你仔细商量一下。”
沈茉见他神色郑重,便也端正坐好:“嗯,你说。”
陆青阳目光灼灼地看着她,“我有个想法,我们不如就在穗城,也开一家饭店。”
“在这里?”沈茉微微惊讶,但并没有立刻反对,而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陆青阳肯定地点头,开始详细阐述他的构想:“你看,我们分析一下优势:第一,食材优势巨大,这里的海鲜、河鲜、禽类、蔬菜,不仅新鲜,价格比北方便宜太多,成本好控制。
第二,我们有菜谱和技术,张大姐家这本食谱就是敲门砖,我们可以钻研还原这些地道广府家常味,甚至请一两个本地老师傅来把关。
第三,市场需求明确,穗城人爱吃、懂吃,但大酒楼消费高,我们完全可以定位在‘街坊食堂、‘品质家常菜这个档次,做味道、做口碑、做实惠。”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深入:“而且,这家店和京城的‘新味居可以形成南北呼应,‘新味居是北菜南引,靠山野特色和北方风味立足,穗城这家新店,我们就做‘南菜精做,专注挖掘本地传统家常味道。
将来,甚至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渠道,尝试把一些南方的特色食材、调味品运往北方‘新味居,或者把北方的特色引入南方店做季节性推广,形成联动!”
沈茉认真地听着,眼神越来越亮。她迅速在脑中过滤着陆青阳的每一个论点,发现这个计划确实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各项优势,也完美规避了在北方做粤菜最大的食材瓶颈。
最重要的是我感觉现在的政策风向越来越松动了,鼓励搞活经济。
在穗城这样的南方前沿城市,氛围更活跃,机会也更多。我们趁现在站稳脚跟,未来可能大有可为。”
他说完,充满期待地看着沈茉:“你觉得怎么样?这只是我的初步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
沈茉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思了片刻。
她不是在犹豫要不要做,而是在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表示支持:“我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青阳,你分析得很对,在这里开饭店,确实比在北方做粤菜更具优势,也更能发挥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源,我完全支持!”
但她随即也提出了理性的建议:“不过,开店毕竟是大事,选址、本地手续、人员长期安排、还有具体的菜品定位和定价,都需要详细规划,尤其是口味,虽然我们有食谱,但要做出让本地街坊都认可的地道味道,还需要下很大功夫去学习和调整。”
陆青阳见她不仅支持,还能想到这些具体问题,心里更是高兴:“你说得对!这些问题都是接下来要一步步解决的,所以,我打算明天就开始行动,先去市面上转转,摸摸情况,了解了解行情。”
“我陪你一起去!”沈茉立刻说,“反正我假期还有时间,多看看也能多了解这边的情况。”
第二天一早,陆青阳和沈茉便行动起来,开始在纺织厂周边的街区细致地转悠,考察餐饮店铺的情况。
果然,没走多远,就在离厂区步行不到二十分钟的一个十字路口附近,他们发现了两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目标。
第一家是红旗饭店,这是一家典型的国营
第670章 新的计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