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章 古早文里的倒霉混混16[1/2页]

快穿之得闲 卫咦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事情仍是一头雾水。
     知道杨二狗替人办事,但难以证明到摊上捣乱之事与这户人有关。
     并且,知晓齐国夫人,乃是右相之妻后,也更难相信,这般庞然大物会伸手去掀蝼蚁的摊子。
     天色不早,几番询问下。
     夏有米见再听不出些要紧的,将包袱递过去,交代道:
     “以后有关于杨二狗的消息,可以来昭国坊街市里寻我,以蒸饼为报酬。如果能抓到他人,喊我前来,再另有好处。前提是,不要打草惊蛇了,就你们一伙人知晓。”
     确认他们都听明白了,留下铺子的位置,就匆忙往回赶去。
     长安有夜禁,可不是开玩笑。
     日子不急不缓地过着。
     有了大致的方向,夏有米也不再专门盯着杨二狗去抓,而将大黄留下看家。
     她自己则是扩大逛街的范围,时不时去东西两市走走,与三教九流搭着话。
     两个月下来,系统将数据吃饱。
     朱家兄弟时不时送些消息过来。
     现在,王家人都能认全他们了,也会给予约定好的报酬。
     很有意思的一点,他们仿佛热爱着乞丐事业,也不求财,只要那饼。
     冬至前三日。
     从这天开始,官吏们会进入假期。
     冬至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形成七日小长假。圣人会在南郊祭天,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称为“国之大典”。
     而普通的百姓也是阖家团圆,走亲访友的。
     王少衍也在冬至那日来长安相聚,一时间,家里满是热闹与欢喜。
     王琇她们正准备着给贵人的节礼,即便送不到贵人桌上,交给管事们,心意到了也好。
     早点生意倒是平淡了些,夏有米闲闲地看着摊子。
     这段时间,对家的蒸饼摊还是小动作频频,仿佛不知道夏有米在查着什么。
     一会儿是放些流言,说王记的蒸饼里有不该用的东西。一会儿是假装来交好,讨要些方子。
     与大兄商议后,这些不入流的手段,都交给了两位长辈来应付着。
     做生意的,对这没脸没皮之人,是要学会些应对之法。
     「金城胡饼」倒是没什么动作。
     只有他家的那个小郎戊子,养好了伤,悄悄过来感谢过一回。这才知道,原来是他自家人伤的他。
     戊子是随他娘亲进的石老板家。
     石老板继承了胡人原配老丈人的手艺和铺子,但只得一女。
     后来原配过世,又纳了一妾,还是没能得儿子。
     思子心切的石老板娶了戊子的娘亲,因生育过,想是能为他带来一子。结果难产而亡,还是一个胎死腹中的女婴。
     这下,戊子的地位极其尴尬,成了个光吃白饭的。
     石老板家乡的侄儿时常过来,一是想着继承家业。二是打骂着戊子,生怕被这外人笼络去了财产。
     他又还年少,离了这胡饼摊,连吃饱都会成问题,也是无可奈何。
     “小郎,来两个甜口。”
     见到老熟人,仍穿着一身官服,夏有米麻利地招呼着。
     “周监事,您今日不是休沐吗?”
     这位正是当日一同救下戊子

第17章 古早文里的倒霉混混1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