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戚继光的报捷,朱载坖当然是很高兴了,官军对于蒙古再次取得大捷,对于大明来说肯定是好事,虽然详细的战报还没有传来,但是这次毫无疑问官军是大胜了,朱载坖关心的是官军的胜利能否解除土蛮部对于大明经略东北的威胁,只有将土蛮部彻底打垮,才能够彻底的解除大明在辽东的边患,大明也才能够安心的在辽东推动改土归流和对于辽东的开发,工部派遣往茂山的工匠勘验之后已经向朝廷奏报,茂山铁矿品位之高,远胜于大明所有的铁矿,这就更加坚定了朱载坖大规模开发整个东北的决心。
东北不仅能够为大明的北方提供足够的粮食,更加重要的就是其中的煤铁,大明需要大量的钢铁,没有钢铁就没有官军士卒手中的枪炮,尽管大明现在的钢铁产量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还远远不足使用,除了大明国内的需求之外,大明的铁器还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周边的国家都使用大明的铁器,甚至西洋人也不远万里购买大明的铁料,对于大明来说,铁器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甚至是大明用以制衡草原和各番邦的物资。
所以东北对于大明的意义才格外重要,朱载坖在戚继光的战报抵达之后立即召集重臣们商量对于东北的开发问题,首先就是要控制松花江以南的地域,也就是现在的吉林都司,大明现在在辽东的人口仍旧是太少,朱载坖居然第一次因为人口少而感到发愁。
虽然从朱载坖即位以来,就一直推动对于辽东的移民实边,将河南、山东、北直等整个北方的无地流民迁移到辽东去,分给土地,支持他们在辽东开荒,前后不下百万,但是对于广袤的辽东来说,这点人口是显然不够的,还不要说朱载坖现在要控制吉林都司,尽管朱载坖已经决定迁移卫所过去,但是仅仅依靠卫所是很难有效控制这么广大的土地的,这里是松嫩平原,对于大明来说,这就是未来北部的粮仓,无论如何都是要拿来手中的。
在之前朱载坖已经派遣司农少卿徐贞明赴吉林查看情况,制定相应的屯垦方略,徐贞明在仔细考察了吉林的情况之后,向朱载坖上疏,认为吉林的土地条件是极好的,此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绝佳的屯垦之地,但是由于地面受流水切割,出现缓岗浅谷的波状起伏。在松花江与嫩江汇流的地带,由于地势低洼、水流不畅,以及气候方面的原因,形成了面积较广的沼泽和湿地,要想在此地进行大规模的屯垦,必须修建大量的水利设施才行,同时这里适合种植大豆、玉米、土豆等作物。
徐贞明认为现在应该首先在吉林都司推广土豆的种植,因为他产量大,首先满足驻防在此地的卫所士卒的食物需求,同时要开垦土地,需要大量的牲畜才行,还有房屋、煤炭和御寒的衣物,这些都是现在紧缺的物资,关键就是道路的修通,现在
第1900章 辽阳驿使音尘来(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