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匆忙的开始集结兵力,和戚继光所预想的一样,他们根本想不到什么击其半渡的办法,他们早就不是当年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了,图们汗也不是成吉思汗那样的一代天骄,虽然蒙古人的侦骑发现了官军,但是等到蒙古人真的整顿好士卒,官军渡河的人数已经过半了,这个时候还谈什么击其半渡呢?
面对严阵以待的官军,蒙古人也只得退回自己的营寨附近,戚继光命令官军加快渡河,同时黑春所部精骑上前驱散蒙古人的侦骑,作出向蒙古人营寨进逼的态势,戚继光对于图们汗的个性把握的极为准确,图们汗最大的弱点就是迟疑,他并非庸主,相反是蒙古大汗中少有的善于政治的高手,但是他的军事能力给俺答提鞋都不配。
虽然图们汗手上的兵力并不弱,但是在戚继光看来一个软弱而缺乏决断的统帅是难以在决战中获胜的,戚继光充分利用了图们汗的弱点和蒙古军队的弱点,在之前对峙的三天之内,戚继光没有任何要渡河的迹象,连派遣尖哨查探适合渡河的行为都没有,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降低蒙古人的防备心理。
戚继光很清楚,图们汗虽然是蒙古大汗,但是麾下的台吉们肯定是各自为政的,有人主张立即撤走,有人主张和官军决一死战,而图们汗本人又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面对这种情况他肯定没办法当机立断,这就给了戚继光机会,而戚继光选择在今天夜间渡河,看似是想突袭蒙古人,实则是要以堂堂之阵和蒙古人决战。
戚继光看的很清楚,蒙古人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团结,图们汗对于麾下的台吉们约束有限,虽然大家都尊奉图们汗为大汗,但是却并不一定要听他的命令,尤其是这个时候,蒙古内有大量的老弱是无法跟上蒙古军队的步伐的,一旦蒙古人选择撤走,这些部落必将成为官军的猎物,这使得一些台吉们坚决要求和官军决战。
而且即便是要撤,总归是要有人垫后吧?谁在为蒙古人垫后,或者说图们汗是否有足够的威望让哪一个部落来为整个土蛮和兀良哈部牺牲,这对于图们汗来说都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戚继光很清楚,图们汗没有足够的威望,所以他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聚集附近的蒙古部落,以庞大的体量试图吓退官军,但是戚继光偏偏不是吃这套的人,蒙古人聚集的越多,对于戚继光来说就越好。
戚继光命令黑春部的骑兵迅速前进,营造出官军准备立即进攻的态势,同时整顿步卒和炮兵,迅速向蒙古人的营寨前进,而蒙古人经过一阵混乱之后,也终于将自己的军队集中起来了,但是到底应该怎么,台吉们却无法达成一致,大多数土蛮部的台吉们认为应当立即撤退,没必要和官军死磕,但是一些土蛮部的台吉还有兀良哈部的台吉、女真人都主张和官军决战
第1891章 操弓试马战辽东(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