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77章 欲领符节征北虏(八)[2/2页]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很信任的。
     不过朱载坖问道:“辽东苦寒,春夏之交常有道路翻浆的事情,这是会影响官军行军和辎重运送的,应当怎么解决?”
     这点确实是出乎的在场的臣子们意料,这个问题他们之前还未曾想过,对于翻浆一事,只有长期在辽东生活的李成梁见过,所谓翻浆,就是春暖解冻的时候,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不均匀起伏、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这个事情在辽东是很常见的,但是其他地方确实见得不多。
     春季化冻时,由于路面的吸热和导温性较强,路面下的路基土先于路肩下的融化,于是路基下残余未化的冻土形成凹槽,化冻后的水分难以排出,路基上部处于过湿状态。当融化至聚冰层时,路基湿度更大,有时甚至超过液限。这样,路基在化冻过程中强度显着降低,以至丧失承载能力,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发生弹簧、开裂、鼓包、车辙,严重时泥浆外冒,路面大面积破坏,就形成了翻浆。
     翻浆会极大的影响道路的承载能力,影响官军的行军和辎重的转运,在辽东的直道上尚且还好,从辽东到松原卫的路上,都是二百年前所修筑了驿道,早就年久失修了,官军要想利用这些道路恐怕还要费一些功夫,这点确实是要命的,无论是行军还是辎重的运送,都要仰仗这些道路。
     但是现在要修筑道路,显然已经是来不及的,而且官军大张旗鼓的修筑道路势必会引起蒙古人的警惕,这是绝不可行的,但是不修筑道路的话,官军的行军和辎重运输都会受到影响,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一旦春天气温回升,路基的冰晶开始从冻层上部融化,或从上、下两面融化。路面也逐渐融沉。由于路面导热比路肩大,因而路基中部化冻比两侧快,并形成一个凹槽。路基凹槽中大量水分不能排出,甚至变成稀泥,就使道路失去承载能力。道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被进一步压坏,泥浆从路面裂缝里挤出来,产生翻浆的现象。直至冻层完全化冻,水分疏干后,路基才逐渐恢复承载力。
     对于翻浆,也有一些临时的处理办法,据李成梁说,辽东的百姓应对翻浆也有一些经验,在翻浆区域开挖临时渗水坑,通过局部降低地下水位缓解病害,然后用木料、树枝搭建柴排,上铺碎石或砂土临时维持通车。
     对于车辆也要使用宽一些的车轮,防止陷入泥浆之中,朱载坖和重臣们商量了之后认为,命令武功都指挥使司要提前准备,保障官军辎重运输的通畅,同时更换更加宽的车轮,同时提高士卒们随身携带的口粮数量,之前按照官军所制定的规则,士卒要随身携带可供三日使用的食物,还有相应的弹药等,朱载坖认为要提高官军随军携带的辎重数量,增加辎重运力,优先保障运输。
    喜欢。
  

第1877章 欲领符节征北虏(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