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61章 储君岂无天子威(六)[2/2页]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贡于京师。仍拨皇陵卫军余五百五十名、食粮军人二十五名为花园户,俱于苑囿薅山做工,栽培果木,看守。又拨军余五十名于两京进贡果品应用。
     之前为了讨好皇帝,甚至有些守备太监本非凤阳本地特产的“新茶”作为“土产”而蒙混进贡的。这就更加增加了凤阳百姓的负担,因为要运输这些贡品,所花费的时间、钱粮都是不少的,这些都是要凤阳百姓来出的,所以姚臣上任之后,奏请朱载坖:“如遇前项果品成熟,选精洁奉献皇陵,其南北进献果品并茶芽皆系额外,仍旧一切停止。”得到了朱载坖的同意,这件事确实算是一件善政。
     朱翊釴说道:“那这么说来,姚臣还不错了?”
     劳堪接着讲了姚臣上任之后整的第二个大活,在革除了凤阳的进贡之后,朱载坖虽然对姚臣予以嘉奖,但是并没有将他调回京师的打算,姚臣决定整个大活,要想兴修凤阳的水利,按说这确实是一件好事,虽然凤阳是大明的龙兴之地,但是实际上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水旱灾害频仍,即便是重八哥当了皇帝,这点也没改变。
     凤阳府既受到黄、淮、江三大水系的灌溉,又不得不接受这三大水系带来的无穷祸患。洪水泛滥时,淮河流域白浪滔天,汪洋态肆。最近的一次大水灾是在嘉靖四十五年,当年夏季,霍邱、寿州大水,寿州大水 坏城,人畜溺死无算。凤阳、怀远、盯胎夏淫雨连月,大水,禾尽没,坏民舍漂溺,大水灌城。
     除了水灾之外,旱灾也是时常发生的,凤阳府的旱灾经常在夏秋两季出现,这个季节正是农作物生长和丰收的季节,如果遇上这种长时间的旱灾,夏季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水份,再加上阳光曝晒,必然会影响其秋天的收获,严重地区往往会出现绝收现象。于是,粮价暴涨成了灾后普遍现象,百姓生活遭遇困难,贫苦百姓只好背井离乡,乞讨求生。
     嘉靖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江淮大旱,凤阳府正月至夏六月始雨,大旱; 淮安府大旱,横尸满路。隆庆元年,凤阳在水灾之后又遭遇大旱,自春至秋不雨,淮水竭,井泉枯,野无青草,流亡遗道,担水千钱。
     和水旱灾害一起的还有蝗灾,所以凤阳府确实是多灾多难之地,凤阳府所属州县主要位于淮河两岸。淮河北侧地势较平缓,支流均顺着地势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淮河南侧为丘陵地貌,支流短而流势急,凤阳府地形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土壤多为黄褐土,质地粘重,透水保肥性差,旱作农作物多,各地河流干支交流之处多有洼地,其中有些洼地多年积水形成湖泊,因此凤阳府所属州县湖汉较多,雨季来临众多河湖水满外溢,易积水成涝。
     加之无法保水,在干旱时又无法取水,所以姚臣奏请朱载坖在凤阳大兴水利。
    喜欢。
  

第1861章 储君岂无天子威(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