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所谓的妖书、谣谚等,一向被视为所谓的民意,用以裹挟朝廷,这是朱载坖所不能容忍的,朱载坖很清楚,这些妖书、谣谚很多时候都是被这些人制造出来用以裹挟朝廷的,对于这些事情,朱载坖是极为清楚的,他们想要制造这些东西,逼迫朝廷或者是朱载坖就范,但是朱载坖并不是这样的人,朱载坖是不会轻易就范的。
在朱载坖的严厉打击之下,京师还算是比较安稳的,但是其他地方就不是如此了,虽然朱载坖已经提前有所准备了,但是在南京、淮扬等地仍旧有不同程度的谣谚传出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于这些地方,朝廷本来就要慢一步,而且这些地方本来就是这些盐商的大本营,即便是官府想要禁绝,也是很难予以禁绝的,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谣言四起也是很正常的。
督师南京大学士沈鲤向朝廷以急递奏报,南京和淮扬等地,最近出现了很多的流言,甚至涉及到了朱载坖和太后,这些妖书、流言等,和在京师所查获的妖书、谣言大同小异,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同一伙人所为,对于这些情况,朱载坖下令地方官府予以严惩,防止流言的散布,他们造谣朱载坖不孝或者是朱载坖整顿盐政是为了捞钱,这些东西对于朱载坖来说其实杀伤力并不大,背地里骂朱载坖的人多了去了,并不差他们一个。
而真正令朱载坖担忧的是盐商们开始以食盐供应来威胁朝廷了,最先起来搞事情的是两淮和两浙运司的盐商,他们集体向运司衙门上疏,称朝廷对于盐政的改革使得盐商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往常盐商购买盐引之后,直接到盐场收盐,然后运走贩卖即可,而现在朝廷不允许盐商直接向灶户购买食盐。
而是要由盐政分司从灶户手中将食盐收集起来,然后盐商缴纳引价和盐价之后,再凭借盐引提出食盐贩卖,他们认为这样一来盐商的成本增加,盐商贩盐根本没有利润可言,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些盐商通过运司衙门向朝廷请愿,如果朝廷不保证盐商的利益话,他们就无法行盐了。
说白了,他们就是利用自己掌握这食盐的运销渠道,来胁迫朝廷,幸好朱载坖还有所准备,否则的话还就真的被这些盐商给拿捏住了,朱载坖立即召见了内阁辅臣还有户部尚书王国光、总理盐政庞尚鹏、户部左侍郎杨俊民、刑部尚书王世贞,还有都察院的两位都御史一道商量对策。
首先就是两京各地所出现的流言,虽然朱载坖并不认为这些流言能够对他的权力构成威胁,但是朱载坖也绝不会放任的,对于这些流言,朱载坖命令厂卫和地方官府一道,想办法肃清流言,对于南京锦衣亲军,朱载坖也极为不满,他们在南京无所作为,朱载坖决定任命骆椿为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兼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负责整顿南京锦衣
第1836章 妖书妖言天下沸(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