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分内容清晰,值得购买。”
     李琮当即拍板,让户部拨付十五万银元作为定金。十天后,两台母机和图纸被偷偷运到研究院。技术人员连夜拆解母机,发现内部的齿轮和轴承已经严重老化,根本无法达到精密加工的要求。而炼钢图纸里,关于特种钢的关键步骤被故意省略,只剩下基础流程。
     “我们被骗了!”王工程师把图纸摔在桌上,“这根本就是一堆废品!”
     李琮看着眼前的废铁,脸色铁青。他想联系特使追责,却发现对方早已没了踪影。五十万银元打了水漂,研究院的资金缺口更大了。
     消息传到朱祁钧耳中时,他正在和内阁大臣商议如何应对“技术共享2.0”计划的门槛。听到这个消息,他猛地一拍桌子:“一群废物!连这点判断力都没有!”
     户部尚书小心翼翼地说:“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研究院的资金只够支撑三个月了。如果再没有进展,只能暂停项目。”
     朱祁钧沉默了许久,最终下令:“从皇室私库里调拨一百万银元给研究院。另外,让明国的纺织和钢铁巨头们出资,成立‘技术互助基金,每家至少拿出五十万银元,凑够五百万,继续支持研发。”
     但资本家们并不愿意掏钱。松江府的纺织大亨周启元直接找到朱祁钧,当面拒绝:“陛下,我们的工厂现在还在靠虞国的配件维持生产,利润已经下降了三成。再拿出这么多钱给研究院,万一还是没结果,我们的厂子就撑不下去了。”
     其他资本家也纷纷附和,有的说要扩大生产需要资金,有的说要改善设备没钱可投。朱祁钧磨破了嘴皮,最终也只凑到两百万银元,离预期的五百万还差一大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九月底,“技术共享2.0”计划正式启动。韩国、代国、岷国的代表在玄中城签署协议,虞国的技术团队随即进驻这些国家,帮助改造工厂、培训工人。
     在韩国的新郑纺织厂,虞国工程师指导工人安装新型纺织机械。这种机械采用了自动断线检测装置,一个工人能同时照看八台机器,比原来的效率提高了一倍。厂长看着运转的机器,笑得合不拢嘴:“按照这个速度,年底的产量能比去年翻一番。”
     代国的矿山里,新的采矿设备正在作业。这种设备采用了液压传动技术,不仅噪音小,还能精准控制开采量,减少矿石浪费。矿工郑泰拿着新领的安全头盔,对身边的人说:“现在不仅干活轻松了,每月还能多拿五个银元的安全补贴,比以前强多了。”
     而明国、宁国、越国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国家享受技术红利。宁国的造船厂因为没有新型焊接技术,订单被韩国抢走了三成;越国的钢铁厂因为无法生产特种钢,只能从虞国高价进口,成本比其他国家高了两成。
     朱祁锂看着越国的工业报表,急得上火。他再次派特使去玄中城,想和朱昭熙谈判,同意全面推行九时辰工作制,只求能加入“技术共享2.0”计划。
     特使见到朱昭熙时,递上了越国的承诺书:“我国承诺,一个月内所有工厂都实行九时辰工作制,三个月内成立工会,参与工厂管理。只求虞国能尽快提供新型纺织和炼钢技术。
    喜欢。
  

第371章 技术门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