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极限拉扯[1/2页]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比格多动
东厅的讨论声透过厚重的大门传出来时,明国代表朱祁钧正站在走廊尽头抽烟。烟丝燃到尽头烫了手指,他猛地回神,看着身旁几位面色凝重的同僚——宁国的朱奠培、越国的朱祁锂、扬国的朱瞻壑、洪州共和国总裁朱祁锳,五人脸上的表情如出一辙:焦躁里裹着不甘。
“她这是逼着我们选她啊,可是我们还真的没有什么办法对抗她。”朱奠培叹了口气,把烟蒂扔的远远地,似乎是想把自己的所有不甘都扔掉,“劳动国际的互助体系,说白了就是另起炉灶。真让她带着虞国和那些小国和咱们决裂,我们国家大部分工厂下个月就得停业。”
朱祁钧没接话,只是盯着议事大厅墙上的联邦地图。图上标注的铁路、公路、航路像血管一样串联各国,可他比谁都清楚,这些火车和轮船上的蒸汽机车有七成用的是虞国造的锅炉,铁轨有四成来自虞国的轧钢厂。
上个月明国铁路局想换一批新机车,招标时发现,只有虞国的厂家能同时满足“时速四十公里”和“连续运行百小时无故障”的要求——其他国家的仿制品,跑五十公里就得停下来检修。更不用说只有虞国才能造出的钢铁蒸汽船了。
这就是工业时代的铁律:再不是农业时代靠铁匠铺能打锄头、木匠坊能造犁耙就能自给自足的年月了。大明帝国航海时代那种召集一群工匠就能造海船的日子,早随着虞国的轧钢机、汽轮机成了老黄历。
现在的机器,缺一个特种螺栓就转不动,少一片合金齿轮就会报废,而这些东西,全联邦只有虞国能造。
虞国的钢铁厂能炼出各种种合金钢,并且在不断研发各种新的合金产品,从造船用的高锰钢到机床用的高速工具钢,每种钢的成分都精确到万分之一。
宁国兵工厂仿造虞国的步枪,枪管钢总达不到强度要求,最后只能从虞国买成品钢材;扬国的纺织厂想换电动织布机,电机的硅钢片自己轧不出来,必须高价从虞国进口。
更要命的是动力设备。虞国的柴油内燃机效率比各国仿制品高三成,装在拖拉机上能让耕作效率翻倍;煤气内燃机的密封技术独此一家,用在矿山机械上能减少一半故障率。
就连看似简单的蒸汽锅炉,虞国的无缝焊接技术也让各国望尘莫及——越国去年仿造的锅炉,用了三个月就因焊缝开裂炸了两台。
这些技术,虞国从不卖专利,只卖成品。你要拖拉机?可以,按台计价,每台配三年备件,但想拆开来研究发动机?门都没有。你要发电机?能给你整机,但输电变压器的铁芯材料配方,连虞国的技术工人都只知道自己经手的那道工序,没人能掌握全套流程。
“去见她吧。”朱祁锳打破沉默,声音带着沙哑,“我们的所作所为,恐怕在皇姐的眼里,应该都是一群小丑的上蹿下跳吧。”
五人走进朱昭熙的办公室时,她正对着挂在不远处的太祖朱元璋的画像出神,这个乞丐出身,最终登上皇位的人,如果在这个时代,他会站在哪一边呢,是和她一样,站在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众一边为他们争取利益,还是和他的那些自私自利的子孙一边,拼命维护着自己手中的权力呢。
第354章 极限拉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