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泽城的中央火车站,蒸汽机车喷出的白雾在站台弥漫。来自越国的商人周世昌紧了紧领口,盯着机车庞大的钢铁身躯。车轮与铁轨摩擦的轰鸣震得地面发颤,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载重超过百吨的列车,这可是越国难以想象的交通工具。
三天前,他在同泽钢铁厂看到了更震撼的场景:轧钢机以每分钟三米的速度吐出两厘米厚的钢板,切割误差不超过一毫米。
车间主任告诉他,这种精度依赖于新研发的34;齿轮传动校准系统34;,能将动力传输的损耗控制在5%以内。周世昌想要订购虞国的机器应用到越国的造船厂上,可是虞国根本不卖这些机器。
这样的场景,在联邦各国的使团、商队中不断重演。大明联邦二十六年,虞国的技术扩散已形成稳定路径:非涉密的基础技术通过官方贸易输出,中等技术以34;设备+操作手册34;的形式转让,核心技术则严格控制,仅通过成品出口维持优势。
虞国的蒸汽机标准化生产技术,是最先扩散的基础技术之一。这套技术包含三个核心要素:气缸铸造的砂型配比、活塞与缸壁的配合公差表、蒸汽压力的动态调节公式。这些内容被编入《蒸汽机制造入门》,作为联邦工业学校的教材公开出版。
明国江南制造总局的第一批学员,在虞国的机械厂实习三个月后,带回了完整的生产图纸。他们按图制造的单缸蒸汽机,功率虽只有虞国同类产品的八成,但热效率达到10%,足以驱动纺织机和小型起重机。
苏州府的纺织作坊采用后,布匹日产量从十二匹提升至三十匹,带动明国棉布在联邦市场的份额提高了七个百分点。
钢铁冶炼的基础工艺也在同步扩散。虞国公开的34;碱性转炉炼钢法34;,通过加入生石灰去除铁水中的硫、磷杂质,使普通钢材的抗拉强度从300兆帕提升至450兆帕。
越国的会稽钢铁厂引入后,铁轨的使用寿命从两年延长至五年,铁路维护成本下降60%。
这些技术的扩散,依赖于联邦统一的度量衡体系。虞国主导制定的34;毫米公斤秒34;标准,已被十五个成员国采纳。宁国的造船厂用这套标准制造的船用钢板,与虞国生产的螺栓完美适配,解决了长期困扰的34;零件不通用34;问题。
比基础技术更高一层的中等技术,以34;设备+培训34;的模式输出。虞国的机床厂推出的34;通用车床34;,能加工直径500毫米以内的零件,进给精度达0.05毫米。购买设备的国家需派遣技工到虞国培训三个月,学习如何使用游标卡尺、制定加工流程。
洪州共和国的农机厂购入二十台通用车床后,犁铧的加工误差从1.5毫米降至0.3毫米,装配后的犁地深度一致性提高,使小麦亩产增加12%。其总统在议会演讲时承认:34;虞国的机床,让洪州的农业机械化提前了五年。34;
化工领域的34;煤焦油分离技术34;也以类似模式转让。虞国向联邦各国开放的蒸馏塔设计,能从每吨煤焦油中提取30公斤苯、20公斤甲苯。扬国的染料厂用这些原料生产的苯胺紫,成本仅为天然紫胶的三分之一,迅速占领联邦的纺织市场。
这些技术转让并非无限制。虞国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设备的核心部件(如车床的主轴、蒸馏塔的耐热衬里)必须从虞国进口,且不得用
第319章 科技扩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