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洪州的钢铁产量损失了一成,若维持现状,五年后我们将被越国超越。”
同时承诺“各省税收的三成返还原行政区,用于地方发展”。最终法案以四比一的投票结果通过,十二个新省在半年内完成组建,资源调配效率首月便提升四成,钢铁厂的停产时间减少了七成。
第二步是强化议会职能。朱祁钧时代的议会虽有立法权,但实际运行中常被五脉后裔的协商机制架空。
朱祁铨推动修订《洪州议会法》,明确议会为最高权力机构,下设立法、监督、预算三个委员会,其中“预算委员会”掌握联邦财政的最终审批权,任何行政部门的开支计划需经其审议通过方可执行,包括五脉后裔控制的传统产业。
为提升议会效率,他引入“代议制”改革:将全国划分为三百个选区,每个选区按人口比例选举一名议员,议员需专职办公,不得兼任行政职务,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
议员的薪资由联邦财政统一发放,且高于同级行政官员,避免其受利益集团操控。议会还设立“公众提案通道”,任何公民均可通过书面形式提交议案,若获得一万人以上联名支持,议会必须召开听证会讨论。
这些调整让议会真正成为制衡行政权力的力量,在审议《钢铁产业发展规划》时,预算委员会以“过度倾斜某省”为由驳回了政府提交的方案,要求重新分配资金。
针对牧民提出的“草原生态保护”提案,议会召开专场听证会,最终通过《草原轮牧法案》,规定“每片草原放牧三年后需休牧一年”,由政府补贴休牧期间的牧民损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三步是推行教育普及与科技整合,洪州的科技底子本就深厚,朱瞻墺等人早年从朱昭熙处带回的书籍与技术手册,经朱祁钧时代的整理,已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朱祁铨在此基础上,颁布《洪州教育法》,实行六年制义务教育,规定“凡六至十二岁儿童,必须入学接受基础教育,学费、书本费由联邦财政承担,地方政府负责校舍建设”。
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完全对标虞国,以“基础知识+实用技能”为核心:语文、数学、科学为必修课,占课时的七成;农业技术、机械原理、草原管理为选修课,根据各省特点设置。
为解决师资短缺问题,朱祁铨在洪州大学设立“师范学院”,免费培养教师,毕业生需在基层学校服务五年,期间薪资由联邦财政发放。
科技整合则通过“国家实验室”实现。朱祁铨下令整合分散在各行政区的科研力量,组建五个国家级实验室,分别聚焦钢铁冶炼、农业育种、畜牧改良、机械制造、矿产勘探,实验室的经费由议会专项拨款,不受行政部门干预。
实验室实行“课题负责制”,科研人员可自主申报研究项目,经专家评审通过后获得资金支持,成果归联邦所有,研究者可获得专利收益的三成作为奖励。
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让洪州的科技实力迅速提升。钢铁实验室研发的“低温炼钢法”,使钢铁韧性提升两成,成本降低一成五;农业实验室培育的“耐旱小麦”,在草原边缘地区的亩产突破三百斤,解决了牧民的粮食自给问题。
喜欢。
第287章 大国改革(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