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7章 很熟悉的感觉[2/2页]

1973,国家因他而改变 河西的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司的归属,其它后期加入的,如罗思雨、温美倩的姚鸡饮食企业集团知道的就很有限。这是公司一级保密,吕先生和面前的蔡先生(也只能这样称呼了)定下的制度。
     蔡美姿看出了艾伦的拘谨。道:
     “就当是自己家,没有那么多规矩,这房子是我儿师父的产业,我儿永航一年中倒是多半住在这儿,环境不错,唯一就是周边还没有整改,看上去有点乱,比不得港岛、英国。”
     “我自己来。”
     艾伦接过永航手里的茶壶,永航也没有推让。
     永航看出了艾伦的心思,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推让了反而不好。
     蔡美姿的一番随意平常话语,让艾伦平复了心情。
     “艾伦,在燕京投资建设中平大厦你是否有好的提议?”
     “蔡先生。”
     蔡美姿莞尔一笑。算是接受这样的称呼。
     “我觉得先缓一缓。”
     永航,蔡美姿看向艾伦。
     “蔡先生,我过来前一段时间和港府及港岛的一些财团有过接触。”
     “港府在前一段时间接管后的恒隆银行和康年银行目前想找人接手.......”
     “你的意思是?”
     “是的,我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现金充足,可以考虑全盘接手,目前印尼华裔富豪林绍梁先生的第一太平集团和本港大的财团都有入主康年银行的强烈意愿。”
     在1980年代,康年银行投资失误,因为一笔数额高达1.6亿港币的船务贷款无力偿还,造成严重坏帐,需要进行大幅撇帐。也就是今年的9月,港府宣布接管康年银行,想要重组以改善其对银行贷款组合的管理。
     创立于1965年的恒隆银行在70年代发展颇快,到80年代已拥有28间分行,成为了一家中等规模的本地银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错的是该行在80年代初的地产小高潮中投资过度,到1983年时已泥足深陷而不能自拔。1982年的港岛谢利源金铺倒闭一事中,恒隆银行发生严重的挤提事件。
     过度挤提使得新界的元朗、粉岭、大埔和上水各区的分行同时出现挤提人龙,恒隆总行不得不紧急调运三、四千万现金到恒隆各分行以应付需求,算是平息事件影响。
     也就是在1983年,在中英谈判前夕,由于港人就香港前途问题的担忧令港元出现危机,再次引发恒隆银行发生挤提事件。港府不得已注资19亿港币挽救,同年9月港府正式接管恒隆银行。
     “那么,港府出价多少?”
     “35亿港币”
     “单独呢?”
     “康年8亿港币,不过康年只有小小的4家分行,小的不能再小了。”
     康年银行很小,花钱不多,怪不得那么多人看上,有钱买个银行牌照挺好的。
     这就是人为什么要进入上层阶级,一般人进不去,进不去的原因是对方设置的门槛太高,如果你一旦进入了,好处自然多多。艾伦进入了,可以直接和港督谈话,港府方面的消息自然的也向艾伦开放了渠道。
     “还有的谈,我们不急,我会先给港府方面吹吹风,中平会联合两家财团愿意入股两家银行,港府方面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希望有英资背景公司入股两家银行,他们也不急着出手,估计在等最肥大的鱼。”
     艾伦说话也幽默起来了。
    喜欢。
  

第327章 很熟悉的感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