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
与此同时,夜玄流还在加速分子的逃逸,使得周围空间迅速形成局部真空。在这真空与高密度流体的双重作用下,一场坍缩正在悄然发生。
只见以夜玄流为中心,空间开始变得扭曲起来,就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泛起层层涟漪,但这些涟漪却是空间层面的褶皱。
光线也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被扭曲得弯弯曲曲,仿佛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面哈哈镜中的景象。周围的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声,仿佛在痛苦地挣扎。原本静止在地面上的碎石瓦砾,此时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牵引着,纷纷朝着中心快速滑动,相互碰撞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和清脆的破碎声。
“这是……”琪亚娜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一股不安感迅速攀升,眼角的余光看到那些被拉向中心的碎石瓦砾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恐惧。
她毫不犹豫地一把拉住雷电芽衣的手腕,声音中带着无法掩饰的焦急:“芽衣,我们赶快走!”
然而,夜玄流对两人的逃离举动置若罔闻,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所制造的恐怖现象上。
此时,空间的扭曲愈发严重,光线的弯曲程度也达到了极致,在中心位置,一个绝对黑暗的球体逐渐成型。
夜玄流嘴角轻轻一扬,露出一抹冷酷的笑容。就在他手中的黑色球体落地的刹那,一场毁天灭地的爆发瞬间来临。
以黑色球体落地的位置为中心,一道螺旋状的光柱咆哮着冲天而起。
光柱的颜色深邃而神秘,并非单一的色调,而是由无数种光芒交织缠绕而成,其中既有如鲜血般鲜艳的红色,又有深邃如夜空的蓝色,还有闪耀着金属光泽的银色,这些光芒相互交织、碰撞,释放出令人目眩神迷的绚烂色彩。
光柱内部,无数电弧如灵动的游蛇般肆意穿梭,发出“噼里啪啦”的巨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毁灭的乐章。
光柱所到之处,周围的空气被瞬间点燃,形成一层熊熊燃烧的火焰光环。这火焰并非普通的橙红色,而是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蓝白色,温度之高,使得周围的空间都在微微颤抖。火焰随着光柱的螺旋上升而飞速旋转,形成一个巨大的、燃烧着的漩涡,将周围的一切都卷入其中。
地面上,以光柱为中心,土石如遭重锤猛击,纷纷炸裂、下陷。
原本坚实的大地瞬间变得千疮百孔,形成一个巨大的、漏斗状的深坑。坑壁上,岩石被高温熔化,流淌着炽热的岩浆,发出刺眼的红光。附近残留的建筑残骸在这股强大的力量拉扯下,如脆弱的纸片般被卷入光柱之中,瞬间被高温和强大的引力撕成碎片,化作齑粉飘散在空中。
天空中,原本阴沉压抑的云层被光柱狠狠冲击,如遭遇狂风的棉絮般七零八落。以光柱为中心,云层迅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阴森恐怖的云涡。
云涡内部,电闪雷鸣,一道道粗壮的闪电如蛟龙般在云层中肆虐,与光柱内部的电弧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末日般的恐怖景象。而在光柱周围,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空气发生了电离现象,形成了一层散发着幽蓝色光芒的等离子体。这层等离子体如同一层神秘的护盾,环绕在光柱周围,使得整个场景看起来更加奇幻而危险。
………………
“真空坍缩”在物理学中是一个充满理论假设色彩的概念,目前更多存在于学术推演和科幻想象中,以下从不同角度梳理其核心要点:
一、理论层面的定义与背景
量子场论视角:真空并非绝对空无,而是量子场的基态,充满虚粒子的涨落。若某种机制打破基态的稳定性,可能引发真空向更低能量状态跃迁,即“真空坍缩”或“真空相变”。
广义相对论关联:极端能量或引力条件下,真空的时空结构可能因曲率剧变而“坍缩”,类似黑洞形成时的物质坍缩,但主体是真空本身的能量状态或时空特性发生改变。
二、可能的触发条件
极端能量输入:如高能粒子对撞、超强电磁场或引力场(如中子星合并),可能扰动真空的量子涨落,使其能量密度失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假真空衰变:若宇宙当前处于“假真空”(非最低能量态),可能因量子隧穿效应衰变为“真真空”,引发坍缩并释放能量(类似宇宙早期的“暴胀相变”假说)。
三、潜在影响(基于理论模型的推演)
能量爆发与时空扰动:坍缩可能释放海量能量,形成伽马射线暴或引力波,甚至局部时空扭曲,类似“微型宇宙大爆炸”的反向过程。
物理规律改变:若坍缩导致真空能级跃迁,可能改变基本力的强度或基本粒子质量(如希格斯场变化),进而颠覆现有物理规律——但这一猜想尚未有任何观测支持。
实验探索: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曾被质疑可能引发真空坍缩,但科学界已证实其能量远低于理论阈值,安全性有保障。
总结:主角手中的真空坍缩是严重削弱过的,没那么强。
插一句题外话,昨天晚上看了一本番茄小说名叫《冒姓琅琊》,讲述的是现代文学博士穿越南北朝看着现代知识绝地求生的故事,看了之后我的感觉就是主角好牛逼,里面主角的话太博深了根本看不懂,就连评论区都插不上嘴。
只能说人家不愧是博士吗?不像以前的小说主角抄了几句诗就震惊四座,这本书的主角是真的引经据典,看的只能感觉牛逼。
果然啊,真要穿越古代的话还得是看文科生,像作者这样的去了古代根本活不过一章。
喜欢。
第268章 真空坍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