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1章 颅脑分离仙人——许秋![1/2页]

我!二十四岁当国医,这很合理吧 半价炸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目前,从医疗技术,和医生的技能熟练度来看,不适合全国推广。”
     许秋毫不留情地摇了摇头。
     众人不免有些失望——这可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项领先全球的技术啊。
     不能带动全国脑外科的发展,这无疑是巨大的遗憾。
     但仔细想想,如果难度不够高,门槛不让人绝望,哪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礼堂里边,光是外国媒体就占了三分之一了,这还是只放了国台这种媒体进来的情况下,还有一大堆外国二流、三流媒体挤破了头进不来。
     “不过……”
     许秋一句话,又把沮丧的气氛再次调动起来了。
     众人充满希冀地望去,淡定的声音再度响起:
     “颅脑分离术如果拆分成不同的手术步骤。
     开颅手术。
     颅内血管截断。
     颅内外静脉回路重建。
     包括麻醉、手术团队之间的协调、护理等等,每一个细节的落实,这才是突破医学难题的关键。”
     简而言之,全套的颅脑分离手术没人学得会。
     但,这台极其复杂的手术,本身是由无数个步骤组成,一口吃不成胖子,但医生们可以一步步地学,光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就很有教学的价值了。
     “许医生说得对。”
     “说的再多也是理论,国内恐怕也就许医生一个人能把它付诸到实践,我们更应该从这台手术汲取临床判断能力、操作习惯和技术的革新!”
     “但问题是,一场学术会议也教不了太多东西啊,技术还是掌握在许医生手里,就是不知道许医生和临海一院愿不愿意割爱,技术共享了。”
     这番话让不少人皱眉。
     每个医院都有各自的绝活,或者是某个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或者是哪一项手术的特殊处理,也可能是某种专研的药膏、药品等等。
     这都属于秘密,不应该打探。
     但,之所以没人主持正义,是因为所有人都对这个技术有想法……
     王晟德表情有些不淡定了。
     这个问题连他都没料到,谁知道这群脑外科的老家伙这么不要脸,居然直接要技术!
     “陷阱啊……”
     王晟德心里忐忑。
     共享技术,临海一院的底蕴不如天坛、协和这些,肯定比不过他们的。
     但不共享的话,这可是被媒体推到风口浪尖上的技术,社会舆论、业内,都在期待大夏能够在这个领域异军突起,在国际医学界掌握一些话语权——许秋一旦拒绝,口诛笔伐的或许就是他了。
     王晟德思索一番,准备站起来接下这个烫手山芋,自己背着骂名。
     但许秋先开口了,淡淡地说道:
     “临海一院没有闭门造车的想法,只有全国脑外科医生共同发展,国内医学才能百花齐放。
     因此,我决定将手术视频完全公开,任何医院都可以调取、学习。
     不过我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一解答视频中的难题、细节等,因此,决定在临海一院进行一次完整的手术指导,各位医生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来我院交流学习。”
     王晟德惊喜不已。
     这个答案完美得不像话!
     公开手术视频,想学的随时可以去学。
     但,如果想得到许秋的亲自指导,就得来临海一院!
     在场的医生都有些沉默。
     许秋这手,是在临海一院还没确定第二家脑外科中心的资格,就提前把这里变成无数医生的圣地啊……
     ……
     学术交流会议结束后,许秋又接受了各大媒体的采访。
     轮到外媒提问时,莓国BBC率先开口:“许先生,莓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邀请你前去进行学术交流,请问你有这个意向吗?”
     许秋的英语水平很高,不等翻译,他就摇了摇头:“没有。”
     约翰霍普金斯,是莓国排名第一的神经病学与神经外科学医院,对方邀请许秋,无非是糖衣炮弹一番轰,然后把许秋留在那边。
     他没兴趣。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很出名,应该是所有脑外科医生的第一选择,你如果去那边,未来的潜力会不可估量。”
     许秋:“哦。”
     莓国记者却愣了一下,等翻译把许秋的话转述成真正的意思“不去”后,她要求道:“你听得懂英语?可以用英语回答我的问题吗?”
     这次许秋直接就离开了。
     远处,沈华看到这一幕,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唐云舒心里咯噔一声。
     什么学术无国界,那都是屁话,像沈华这些成长在战争年代的老一辈知识分子

第221章 颅脑分离仙人——许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