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定成绩,曹操就能顺势在其他州郡搞起来,而这样的军队,不仅能震慑住外敌,同样能震慑住内部,这对曹操,对曹氏,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昂凭借着此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也稳固了自己的权势与地位,这就使曹氏的传承没有任何问题了。
如此一来,曹昂在四州的推行便显得尤为关键。
“将军,对那些人的动向,真就什么都不做吗?”
太行一线,某处要隘。
兵寨之中。
张忠面露忧色,看向坐于帅椅的张燕,在犹豫了许久,这才开口询问,“毕竟他们这一动,对我黑山军而言会生很多变数。”
“变数早就有了。”
张燕听后,露出一抹带有玩味的笑意,“自丞相攻破了邺城,黑山军出现分裂,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这样也好,愿意追随我的,那就在各地驻守即可,不愿追随的,即便杀一些人,也解决不了什么。”
“可……”
张忠听后有些不甘。
毕竟黑山军有今日,那全靠自家将军维系,不然在袁绍解决公孙瓒后,黑山军就被袁绍发起的攻势给逐一击破了!!
“没有什么好可是的,乱世动人心,就是这样。”
张燕深吸一口气,看向张忠道:“在世人的眼里,黑山军是军令合一的,可事实呢,此事就从来没有实现过。”
“大家不过是抱团取暖罢了。”
“自袁绍在邺城被丞相攻破,这前后冀州发生了很多事,在此期间内,还有不少人暗中跟我黑山军内部保持联系。”
“可实际上呢,这种联系不止那时有,在很早之前就有了。”
“在那些大族的眼里,他们的利益才叫利益,至于别的,哪怕是死再多的人,这跟他们都没有任何关系。”
讲到这里,张燕长叹口气,眼中寒光一闪,对于这种事,他早已经是疲惫不堪了。
处在这乱世下,他是想给黑山军找寻一条出路,但这是仅限于愿意听命于他的,对那些有别的想法的,他也不会强求。
毕竟黑山军本就是由各方势力聚合而成,有人想走,有人想留,再正常不过。所以他要叫一些事促成,以此减少黑山军内讧的可能。
努力到现在了,付出了那么多,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张燕可不希望该拿到手的,最后却出现差池了。
其实还有件事,是埋藏在张燕心底的。
那就是真投了曹操,对黑山军,曹操的态度是否会变?
这是很现实的事情。
如果曹操的态度真的发生了变化,那么黑山军该如何自处?这个念头时常萦绕在张燕心头,令他无法释怀。
他并非没有想过彻底归附曹操,可乱世之中,依附不代表安全,反倒可能意味着随时被抛弃。
先前曹操愿意下血本,那是因为黑山军有价值,可要是归附了曹操,这份价值能维持多久,这是谁都无法预料的。
所以他必须要未雨绸缪!!
这并非张燕为自己做打算,而是要为追随自己的做打算。
有些人想走,可以。
只要别折腾是非,那他就装作不知道 。
但要是谁想鼓捣什么,那他绝不会手软的!!
‘刘玄德,你可别叫某失望啊。
亦是想到这里,张燕的眼神冷厉起来。
在冀州之战上,曹氏的赢面要大一些,但是据张燕的了解,等解决了冀州,恐曹操无力再解决别地了。
毕竟冀州治下太复杂了。
特别是那些宗族势力!
这可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的。
只要最终的战局,是朝着他预想的倾斜,等到曹操花费些时日解决冀州诸事,那么黑山军的价值就保住了。
后续征伐并州、幽州之地,黑山军就仍有用武之地。
在这期间,黑山军能在战场立下战功,那曹操肯定要赏赐的,如此,黑山军不就融入到曹氏军中了?
或许到那个时候,黑山军肯定会被拆分开的,但是他也好,还有那些将校也罢,最起码都有了好前程,不至于说被曹操给舍弃掉。
如此他也就完成了承诺。
张燕为何改姓,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让一些人知道,他从没有忘记对张牛角的承诺,也是因为继承了张牛角的政治遗产,张燕他才能在黑山军处在超然地位下,不然的话,就这乱世之下,张燕可能很早就战死了。
只不过这些事情,张燕只能深埋在心中,却不能对外讲出丝毫,知道的人越多,泄密的风险就越大。
曹操是何许人啊。
如果叫其知晓了这些,哪怕只是一点,那张燕就能想到后续会发生什么。
张燕有这样的算计,不是说对曹操的投效就有别的变数,实则是在这乱世下待的时间久了,让张燕不会轻易去相信人了。
人心难测,世事无常。
这世道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时候选择并非出于喜好,而是权衡利弊后的结果。作为半路投效曹氏的,如果不把一些事想到前面,那他的权益,还有麾下那些追随者的,又该如何确保呢?
喜欢。
第146章 冀州局(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