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让你提交的治理大同府的具体建议,怎么样了?” 刘仲甫问道,指尖轻轻敲击着床沿,像在落子布局。
李星群脸上露出几分歉意:“之前只准备了一半,后来陛下遇刺,又赶上西凉入侵,就暂时搁置了。”
“现在可以去忙了。” 刘仲甫说道,语气不容置疑。
“可是城外的西凉军……” 李星群皱起眉,二十万大军压境,他实在无法安心处理文书。
刘仲甫忽然笑了,眼神里带着胸有成竹的笃定:“五年了,算算时间,也该收网了。城外的西凉军,你不用担心,我有计策让他们后退。”
李星群愣住了:“棋圣您为什么这么说?您有什么计策?”
刘仲甫却摇了摇头,目光望向窗外,仿佛能穿透城墙,看到城外的大军:“你只需要知道,陛下在西凉布下了一副大局。具体是什么,我不能说,最多数年之内,你自然会明白。” 他转过头,拍了拍李星群的肩膀,“放心去忙吧,大同府不会有事的。”
李星群看着刘仲甫胸有成竹的样子,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些。他点了点头:“既然您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
李星群刚要转身去处理治理建议的文书,刘仲甫忽然开口叫住他,指尖仍在床沿轻轻敲击,节奏比刚才慢了些,带着几分谋划的沉稳。“别急着走,” 他抬眼看向李星群,眼底闪过一丝睿智,“关于西凉军会退的消息,还不用着急公布。”
“大师的意思是?” 李星群停下脚步,心里忽然有了几分猜测。
“城外二十万大军压境,城里的内奸才敢跳出来煽风点火。” 刘仲甫指了指窗外,隐约能听见远处杨家军巡逻的脚步声,“咱们就借着‘兵力悬殊、大同府危在旦夕的由头,故意把‘守城艰难、可能要与西凉谈判的假消息漏出去。那些藏在暗处的内奸,定会以为时机到了,要么联系城外敌军,要么跳出来带头作乱 —— 到时候,正好一举剿灭。”
陈旸在旁点头附和:“这招‘引蛇出洞妙啊!之前萧巧儿虽稳住了北城的叛乱,但没抓到真正的幕后之人,这次正好把他们一网打尽。”
李星群茅塞顿开,刚要说话,又想起一桩事,眉头微蹙:“对了,棋圣大师,关于之前刺杀陛下的人,我有一个猜测。”
刘仲甫闻言忽然大笑起来,笑声爽朗,震得胸口的绷带都轻轻动了动:“哈哈,你无非是想说,刺客是西凉人吧?” 他端起子鱼递来的茶水,抿了一口,“西凉军来得这么及时,刚好在陛下遇刺后没多久就入侵,稍微琢磨琢磨,就能猜到刺杀与他们脱不了干系 —— 你呀,还是慢了半拍。”
李星群有些汗颜,挠了挠头:“确实是刚想明白,还是大师看得透彻。”
“这些都是小事,” 刘仲甫话锋一转,眼神变得严肃,“我更关心张茂的事。你打算怎么处理他?”
提到张茂,李星群的脸色沉了沉:“说实话,如果可以,我真想直接杀了他。他私禁百姓、妨碍救驾,还藏着那么多黑户,早就该定罪了。” 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顾虑,“可他手底下还有不少旧部,虽然现在被关押着,但要是真杀了他,那些人怕是会狗急跳墙,要么在牢里作乱,要么联系城里的内奸 —— 到时候大同府内忧外患,反而更麻烦。”
刘仲甫没立刻回答,反而反问:“在你眼中,法律是什么样的东西?”
“是维护大部分人利益的武器。” 李星群几乎没有犹豫,“不能说兼顾所有人,毕竟总有少数人会损害集体利益。” 他看着刘仲甫,知道师父是在提点自己,“我知道您想说什么,其实很早之前我就想过处置张茂,只是当初和他定‘约法三章时,话说得太满,没给自己留余地,才导致现在不好动手。”
“那关于法律的执行,你又怎么看?” 刘仲甫追问,指尖在茶杯沿上轻轻划着圈。
“无论身份高低,都得遵守法律,法律才有意义,不然就是一张废纸。” 李星群说得认真,“我们是规矩的制定者,有解释权,私下里或许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在明面上,必须做到人人平等 —— 至少得让百姓看到这份平等,他们才会信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仲甫听完,又笑了起来,这次的笑声里多了几分欣慰:“哈哈,你小子倒坦诚,还知道自己有‘最终解释权。可既然明白这个道理,怎么还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张茂?” 他点了点李星群的方向,语气带着几分调侃,“确实该好好反省反省。本来还想借着张茂的事,给你上堂关于‘规则与变通的课,现在看来,是不用了。”
李星群脸上有些窘迫,声音低了些:“主要是最开始太急躁,把‘约法三章的条款定得太死,要是当初严谨点,多留些‘特殊情况另行处置的空子,现在也不会这么被动。”
“这些都不关键。” 刘仲甫摆了摆手,眼神变得郑重,“为师最担心的,是你变成一个拘泥于规矩的人 —— 那才是真的完蛋了。你要记住,你是规矩的制定者,不是规矩的奴隶。百姓常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你制定规则是为了治理大同府,要是被自己定的规则捆住手脚,反倒本末倒置了。”
李星群愣了愣,随即恍然大悟,躬身道:“多谢大师提点,弟子明白了。”
“明白就好。” 刘仲甫挥了挥手,“快去安排‘引蛇出洞的事吧,萧巧儿那边你多盯着点,她是暗线,别让她暴露了。”
李星群点头应下,转身走出病房时,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 不仅是因为有了对付内奸的计策,更因为刘仲甫的话,解开了他心中关于 “规则与变通” 的困惑。院外的阳光正好,虽然城外还有二十万西凉军,但他心里的迷雾,却散了大半。
喜欢。
第742章 第八卷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