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病房,窗外天色灰白,走廊尽头一盏灯闪了闪,熄了。顾逸尘端着粥刚进门,脚步微顿,看见洛倾颜正低头摩挲着包里的钢笔。她的手指很轻,像是怕惊扰什么,笔身那颗淡粉色水晶静默着,却在他靠近时,忽然泛起一丝微光。
他把粥放在床头柜上,声音压得低:“还没睡?”
“睡了会儿。”她抬眼,笑了笑,“但一直在想那支笔的事。”
他没问她想什么,只是拉开椅子坐下,手自然地覆上她的。掌心温热,带着彻夜未眠的微汗。她没抽开,反而将指尖轻轻回扣,两人十指交叠,像一种无声的确认。
“我想试试。”她说,“用它找找线索。”
他盯着那支笔,片刻后点头:“怎么试?”
“需要情绪共鸣。”她轻声说,“越深越好。它不只是我的金手指,更像是……我们之间的桥梁。”
他没说话,只是握得更紧了些。担忧、焦灼、不愿她再受苦的执念,像无声的潮水,从他掌心渗入她的脉搏。钢笔的水晶先是微颤,继而泛出柔和的粉光,稳定地亮了起来。
洛倾颜闭上眼,在随身携带的特制纸上写下:“相似病症·有效治疗”。
纸面微温,光影浮动。画面缓缓浮现——一间实验室,冷白灯光下,一位女医生正在翻阅病历,指尖划过某一页,标题隐约可见:“免疫系统异常·阶段性疗法”。镜头一晃,又切到一组数据图表,曲线起伏剧烈,但最终趋于平稳。
“看到了吗?”她睁眼,呼吸微促。
“看到了。”他目光沉定,“医生穿的是瑞士某研究所的制服,左胸有徽标。”
她心头一跳:“你能认出来?”
“查过合作名单。”他松开她的手,立刻掏出备用手机,“我让人筛近十年国内类似病例,重点找结合心理干预的治疗方案。”
她靠在床头,看着他迅速拨通电话,语速冷静,条理清晰。他没提她的名字,只描述症状:持续性疲劳、免疫指标波动、无明确器质性病变。挂断后,他又联系了三位医学顾问。
半小时后,消息陆续传来。
“两位说没接触过这类复合型病例。”他翻着平板,“第三个,林教授,提到一个人——林宛然,曾在苏黎世参与过一项关于‘身心交互性免疫紊乱的临床研究。”
“林宛然?”她重复了一遍,忽然觉得这个名字莫名熟悉。
就在这时,钢笔再次震动,水晶光芒忽明忽暗,像是信号不稳。她下意识去拿笔,却被顾逸尘按住手腕。
“别勉强。”他声音沉了下去,“你脸色又白了。”
“不是勉强。”她摇头,眼神却有些失焦,“刚才……回溯快结束时,画面变了。”
“变了?”
“我看到……未来的自己。”她声音轻得像梦呓,“坐在一间洒满阳光的书房里,手里拿着病历,笑了。”
他怔住。
“就一瞬。”她喘了口气,“可那感觉太真实了——我不是在病着,而是在……康复。”
他盯着她,瞳孔深处有什么在翻涌。不是怀疑,而是某种被点燃的东西。
“所以它不仅能回溯过去?”他低声道,“还能……窥见可能的未来?”
“也许。”她握紧笔,“当我们的共鸣足够强,它就不只是记忆的镜子,而是……未来的裂隙。”
他沉默片刻,忽然站起身,走到窗边拨了个号码:“准备专车,去浦东机场。林宛然教授若在沪,立刻
第843章 金手指探寻治疗方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