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中叮嘱,若有孤儿务必带回远山县育婴堂。可他翻遍名册,竟无一个孤儿登记……乱世之中,无依无靠的孩子,根本活不到营州。能活下来的孩子,无不是依附于动辄上百人的大家族,靠武力才能护住。
     此时,斥候急报:朝廷征集的五万新兵已抵达宁州驻扎,却按兵不动,无意进军营州。王爷冷笑:“国舅爷这是想坐视营州这个烫手山芋丢给我,料我治理不了二十多万难民!他屯兵宁州,是想逼我退回辽东,默认那三个地动州仍是朝廷地盘。他赌我不敢不守辽东,怕匈奴趁虚而入!” 斥候探明宁州守军多为新兵,且缺乏弩车、云梯等重型器械。国舅爷此举,意在威慑。
     王爷当机立断:命辽东军张千户率弓箭手,并调一万五千士兵携带五架弩车、两架云梯,急赴宁州与自己汇合!难民和迁移民众暂留营州休整几日再出发,营州城门紧闭。
     三日后午时,辽东援军与王爷铁骑会师宁州城下。五架弩车对准城楼猛射重箭!趁着守军被压制,云梯迅速架起,弓箭手与精锐步兵攀梯而上。城头箭如雨下,怀庆亲率五十心腹,冒着箭雨冲下城楼,奋力推开了沉重的城门!傍晚时分,城门洞开,王爷亲率铁骑如洪流般冲入!宁州守军多为未经战阵的新兵,在铁骑冲击下瞬间溃不成军。天色尽黑时,战斗已近尾声。王爷命铁骑围住残余守军,声震四野:“投诚免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无数新兵纷纷丢下武器投降。仅一天,宁州易主!王爷处决了顽抗的军官,清点战场:俘获降兵两万,缴获武器无数,还保住了守军未来两个月的存粮。他下令将降兵双手反绑,派一千骑兵、五百弓箭手押送辽东;另派三千士兵返回营州押送迁徙队伍;留两千士兵驻守宁州。自己则马不停蹄,率军连夜奔袭越州,迅速清剿了朝廷留守的四千士兵,留两千人驻守后,又急行军直扑沂州,仅用半天便击溃了当地五千守军。
     刚拿下沂州,王爷得知谢水生已抵达宁州,并妥善安置了十万人在当地,便知后续无需自己操心。他留下五千士兵驻守沂州,自己则火速率主力返回辽东坐镇,以防匈奴偷袭。
     水生这边,收到王爷拿下宁州的消息后,待三千押送士兵一到营州,便立刻组织迁徙队伍出发。三日后抵达宁州,留下十万混编的难民和营州百姓,交代属下将其分散安置到各县,并留两千士兵驻守。随后,他马不停蹄,带领剩余二十二万难民和营州人人赶往越州,留下十万人和两千士兵。最后一批人被带到沂州安置完毕时,已是腊月初。
     安置完成后:营州留下的难民靠收缴的粮食和留下的房屋,暂不需辽东调粮;宁州有缴获的军粮分发,年前也无虞;沂州位置靠近京城,需重点经营,幸有王爷留下的五千精兵暂时弹压。水生将诸事安排妥当,便火速赶回辽东。
     王爷待水生返回,当夜便召集巡抚周大人和郡守大人商议:将沂州、越州、宁州合并为一个布政使司,暂定名为“辽京布政司”,由谢大人担任布政使!原博县、营州则划入辽东辖区,仍由周巡抚管辖。新得的营州,王爷擢升了在文山县任县令的云峰小叔为知州,留三千精兵驻守。
     辽东军营内,王爷提拔了水生先生的孙子李宏文为兵备道,主管军粮、武器调拨。但谢大人管理的辽京布政司三州百废待兴,急需治理人才。王爷决定开启科考!辽东及新得四州百姓皆可应试。为广纳贤才,特别增设武举——辽东士兵亦可参加。王爷自身文武双全,深知为将者需武力与谋略兼备。武举既要考校个人武艺,更要考校排兵布阵之能,旨在选拔能统领布阵司三州的一万二千精兵、未来对抗国舅爷大军的主帅。此职关系重大,绝非莽夫可胜任。
    喜欢。
  

第282章 选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