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士兵回边境,并请士兵帮忙带了三千斤大米回去。
婉宁回到边境,先跟着士兵给王爷送去一千斤新米。王爷许久不见婉宁,差点没认出来:个子高了,脸蛋又瘦又黑,只有一双眼睛又黑又亮。婉宁规规矩矩双手交叠行礼,王爷一眼看到她手背上横七竖八的口子,关心地问:“你手背怎么划了这么多口子?”
婉宁恭敬答道:“回王爷,臣女家刚收稻子,稻叶划的。不过不要紧,小孩子家,过几天结疤就好了。”
王爷就喜欢婉宁这股鲜活劲儿。他过几年就得三十了,还守着辽东这块地盘,未有寸进,真怕一辈子就这样遥望京城。看到婉宁生机勃勃的样子就欢喜。他不知和小姑娘聊什么,随口问道:“你马现在骑得如何了?”
婉宁大了,不像小时候爱吹嘘,越长大越明白王爷志在京城,恭敬道:“会一点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宣王笑道:“还害怕么?”
婉宁答道:“不大害怕了。”
王爷又问:“听士兵回来说,你今年又是丰收年?”
婉宁高兴道:“还行。我那地有淤泥池塘,我把黑淤泥和草一起沤了肥。王爷,今年您还要稻种么?我给留出十万斤来。我听我娘说好几个州都地动了……”
王爷正为难民滞留在博县发愁,强笑道:“粮食你都留着。你小孩子家,不用操心地动的事,我们辽东没事。”
婉宁面上懵懂地望着王爷:“王爷,地动了的几个州的难民没人管,他们一路逃到辽东。要是他们熬过了冬天,我再给他们种粮,他们是不是就能在那几个地动的州停下不走了?唉,我看《寰宇通志》里说,那几个地动的州地形不适合种稻谷,倒适合种红薯、粟米、玉米、小麦这些。我给他们分了粮种……到时候我是不是就不只是在辽东走动,也能去那几个州看看了?那我能去的地方就远多了。”婉宁说完,低垂了头。
王爷心下一震,定定地看着她低垂的黑脑袋。这小丫头……是在暗示他趁机举旗造反?趁着那几个州有时疫,朝廷自顾不暇,让他打下来?还让他等难民熬过冬天再出手,有时疫该死的也死得差不多了……她说“能去的地方远了”,不就是说他的地盘大了么!宣王心口起伏,急速权衡着现在是否是明着造反的时机。
“抬起头来!”宣王声音里带了几分严厉,“谁教你这么说的?”他要看看,是不是巡抚和郡守借孩子之口来告诉他时机已到。
婉宁不知所措地望着王爷,小心翼翼道:“王爷,是不是臣女说错话了?臣女……臣女看书中说‘治国之道,爱民而已。王爷若能让难民不再颠沛流离,有个安身之所,也是大善事。”
王爷又是一震。这是对帝王的要求!这小丫头胆子真大。他郑重道:“你小小年纪,倒是心善。只是此事关系重大,不可出去随意乱说。”
婉宁忙点头认真道:“王爷放心,臣女以后不会再说了。”
王爷看着婉宁,心中已有了计较。如今数州有疫情,朝廷焦头烂额,确实是个可趁之机,但还需从长计议。他怕刚才的严厉吓着她了,尽量让刚毅的脸显得柔和些,温声道:“你给本王送了这么多新米来,晚些走,我让厨房给你做糕点带回去吃。”
婉宁其实不想要,正想找借口推辞,宣王已起身道:“走吧,我看看你现在骑马胆子大了多少?”
婉宁知道自己大了,不好再与王爷共骑一匹马,小声道:“王爷政务繁忙,还是等我爹爹得空了再教我吧。”
王爷瞄了她一眼,见小丫头一脸紧张,看来是真吓着了。他想摸点东西赏她,除了腰间压襟的玉佩,一时竟无合适之物。温声道:“无妨,本王现在有空。再说糕点一时半会儿也做不好。”婉宁本想再推辞糕点,转念想到王爷可能因无物可赏才如此,只得跟着出去了。
喜欢。
第278章 省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