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倒塌的原因,也无法让这些建筑重新屹立起来,更无法让逝去的时光倒流。于是,他选择了接受现实,不再去追问那些无解的问题。
“就算知道了原因,又能怎样?”张大叔低声自语道。他意识到,与其执着于过去的遗憾,不如将精力放在未来的生活上。尽管心中的那份失落难以释怀,但他也明白,只有放下过去,才能真正走出困境,迎接新的开始。
从那一天起,张大叔不再纠结于老房子和院墙倒塌的原因。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眼前的生活中,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寻找新的希望。毕竟虽然失去了家园,所幸生命还在。
村南那户村民在看到村北那户村民的事件后,心里有些不平。村干部们又对他说:“我们会尽力帮你争取更多的补偿,也会帮你解决以后的住房问题。” 村南那户村民始终觉得不划算,不愿意拆迁。
如今,太行大街正中央只剩村南信大哥这家孤零零的“小岛”。信大哥两口子为了孩子的安全,把他们送到了父母那里。两口子站在楼顶,望着四周平平整整的马路,心中暗暗不安,忐忑的情绪如潮水般在心底翻涌。
夜幕低垂,万籁俱寂。信大哥和妻子站在楼顶,凝视着远方灯火通明的城市,心中充满了忧虑。远处的车灯如同流动的星河,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得夜晚的宁静与压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说这拆迁的事儿就咱们一家了,这可如何是好?”信大嫂轻声问道,她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有些颤抖。
“谁知道呢?张大叔家的房子倒了,补偿款也没拿多少,咱们可得小心点。”信大哥叹了口气,目光依然紧盯着远方。
一天夜里,时针指向了深夜一点,万籁俱寂。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如惊雷般打破了夜的宁静。信大哥两口子吓得一哆嗦,他们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恐惧与疑惑。哆哆嗦嗦地打开大门,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七八个彪形大汉如狼似虎地拥了进来。这些大汉身形魁梧,满脸横肉,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狠厉。
“你们……你们要干什么?”信大哥的声音颤抖着,满是惊恐。
其中一个领头模样的大汉冷声说道:“少废话,跟我们走一趟吧。”不由分说,一把抓住穿着睡衣的信大哥两口子,像拎小鸡一样,塞进了一辆面包车。
面包车顺着太行大街疾驰而去。车窗外,夜色如墨,道路状况也时好时坏,一会儿坑坑洼洼,车身剧烈颠簸,两口子在车内被甩来甩去;一会儿又平平坦坦,但他们的内心却始终悬着,一刻也无法安宁。
信大嫂在车内低声哭泣着:“这可怎么办啊?我们会被带到哪里去?”
信大哥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别怕,我们一定会没事的。”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感觉走了有二十多公里,面包车突然停下。车门被粗暴地打开,信大哥两口子被无情地扔在了路上,随后面包车便绝尘而去,只留下扬起的尘土和他们瑟瑟发抖的身影。
两口子战战兢兢地站在原地,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他们只能凭着感觉,摸索着前行。夜风飒飒,像冰冷的刀子,吹透了他们的心房;细雨突临,冰冷的雨滴打在身上,洗刷着二人恐惧又无助的心灵。
夜幕笼罩着大地,黑暗如同厚重的帷幕,将一切吞噬其中。远处偶尔传来几声虫鸣,却显得更加寂静和孤寂。信大哥紧紧握住妻子的手,仿佛这是他此刻唯一的依靠。细雨如丝,无声无息地飘落,每一滴都像是刺骨的寒针,穿透衣物,直抵肌肤,让人心生寒意。
“这雨怎么下得这么大?”信大嫂低声嘟囔着,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她的脸庞被雨水打湿,发丝贴在额头上,显得狼狈不堪。她的眼睛在黑暗中努力寻找着一丝光亮,但除了无尽的黑夜,什么也看不到。
“别怕,我们一定能找到回家的路。”信大哥试图用坚定的声音安慰妻子,但他自己心里也没底。他的目光在黑暗中搜寻,试图辨认出周围的地形,可眼前的一切都被模糊的雨幕所遮掩,连脚下的路都变得难以分辨。
细雨如织,轻柔而绵密,宛如一张无形的网,将两人紧紧包裹。雨滴打在脸上、手上,带来阵阵凉意,仿佛也在提醒他们此刻的无助与绝望。信大哥仰头望向天空,只见乌云密布,不见一丝星光。他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无力感,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们作对。
“我们到底走了多远?会不会走错了方向?”信大嫂的声音愈发颤抖,她的眼眶已经湿润,泪水混杂着雨水滑过脸颊。她不敢想象如果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们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不会错的,只要一直往前走,总能找到出路。”信大哥强忍着内心的恐慌,继续向前摸索。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脚下泥泞的土地让他几次险些摔倒。然而,他知道,此刻不能退缩,必须坚持下去。
细雨依旧不紧不慢地下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和夜晚特有的清新。夜风时而轻柔,时而凛冽,吹动着路边的草丛,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在低语,却又让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你看,前面好像有灯光!”信大哥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隐约可见的一点亮光说道。那光芒虽然微弱,但在他们眼中却是希望的象征。信大嫂顺着丈夫手指的方向望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真的!我们终于有希望了!”她激动地说,声音中带着久违的活力。两人加快了脚步,朝着那一点光明走去,心中的恐惧渐渐被希望所取代。
随着天色逐渐放亮,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洒在他们身上,驱散了夜晚的黑暗与寒冷。信大哥和信大嫂终于看清了周围的环境,发现自己正站在一条陌生的乡间小路上。
四周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远处有几户人家,炊烟正袅袅升起。信大哥拉着信大嫂,朝着那几户人家走去。到了门口,一位朴实的老农打开门,看到他们狼狈的模样,连忙将他们让进屋里。得知他们的遭遇后,老农义愤填膺,一边给他们端来热水和食物,一边安慰他们。休息片刻后,老农帮他们联系了村里的干部,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们联系上了家人。家人很快赶来,看到他们平安无事,都松了一口气。
回到家中,看着曾经视为骄傲的豪门大院,此刻却格外刺眼。他们知道,这场拆迁的风波躲不过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尽管身心俱疲,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感激。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与无助,但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和眼前的这一切。此时此刻,他们知道,无论未来如何艰难,只要两人携手同行,就一定能够度过每一个难关。
于是,信大哥两口子决定报警,在镇派出所讲述了经过,要求查监控,却发现夜里停电,监控没有启用。信大哥两口子又不能提供面包车车牌号、人物特征或仇人信息,没有实质性的证明材料,无法展开调查。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去找村镇干部签拆迁协议。
他们去了一趟又一趟,每次都吃了闭门羹,干部们总是忙得顾不上接待他们。他们在办公室外一等就是一整天,等了一次又一次,满心的期待一次又一次地落空。
终于,在无数次的等待之后,他们见到了干部们。信大哥陪着笑脸,好话说了一箩筐,信大嫂也在一旁不停地央求。
“干部啊,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您就帮帮我们吧。”信大哥说道,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哀求。
干部冷冷地看着他们:“你们要是早这样配合,也不至于闹出这么多事情。”
“我们也不想这样的,只是……”信大嫂忍不住哽咽起来,“只是我们真的害怕啊。”
他们磨破了嘴唇,费尽了口舌,干部们才终于松口,同意签拆迁协议。然而,当谈到评估补偿的款项时,却降了一个等级。
“就这标准了,不能再高了,如果你们觉得不满意可以不签。没事,你们不签我们也不会怪你们。政府等得起。”干部面无表情地说道。
尽管如此,信大哥两口子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他们只觉得,这房子总算拆了,这场噩梦也总算可以结束了。
经历了这场风波,信大哥两口子心里五味杂陈。他们明白,在时代的浪潮下,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一切。那天晚上,他们再次站在楼顶,望着即将消失的家园,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未来的日子能稍微平静一些,哪怕只是片刻的安宁。
夜风依旧轻轻吹过,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未完的故事,而信大哥两口子则在这片寂静中,开始了新的生活篇章。
喜欢。
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四十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