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标准发放,可村民们私自加盖的那些违规部分……这矛盾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村长抬起头,目光恰好与柳三婶相遇,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三妹啊,你也看到了,这乱象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收拾好的。”
柳三婶默默地走到村长身边,从随身携带的布兜里掏出一个略显破旧的笔记本。她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家加盖房屋的时间、所用的材料等详细信息。
柳三婶指着笔记本上的内容,忧心忡忡地对村长说:“村长,你看看这些豆腐渣房子,要是真的拆了,万一砸到人可怎么办啊?咱们得赶紧让评估组来检查一下这些房子的质量,不然迟早会出事的。”
风暴越来越猛烈,仿佛要将整个村庄都吞噬掉。村小学的围墙外,原本宁静的道路如今变成了喧闹的建材交易市场,卡车进进出出,扬起的尘土如沙尘暴一般,将“柳家村”的路牌都掩埋得严严实实,变成了一个灰扑扑的疙瘩。
在这场混乱中,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有村民在扩建房屋时,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半夜里,他忍着剧痛,捂着断腿,艰难地敲开了李大爷家的门,哀求着借一些药来缓解伤痛。而王二柱则因为评估组拒绝承认他加盖的第三层,气得暴跳如雷,他愤怒地将铝合金棚子砸得稀烂,碎片四处飞溅,甚至有些还落到了柳三婶家的菜地里。
李大爷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虑。他再也没有心情去给那棵石榴树浇水了,原本挂满枝头的果实,也因为缺乏水分的滋养,逐渐变得干瘪,最后皱缩成了褐色的疙瘩。
然而,就在这个看似绝望的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发生了。那是一个暴雪之夜,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整个村庄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柳三婶在睡梦中被一阵巨大的响声惊醒,她迷迷糊糊地仿佛听到院子外面传来轰隆声。她心中一惊,急忙披上衣服,打开门冲了出去。
就在这时,村西头传来一阵惊呼声。原来,老陈那仓促搭建起来的“杂物间”在暴雪中不堪重负,被厚厚的积雪压塌了。砖块和鸡粪泥浆混合在一起,如泥石流一般倾泻而下,正好砸在了路过的张婶的腿上。
听到张婶的惨叫声,人群纷纷举着电筒,急匆匆地朝事发地点跑去。当他们赶到时,只见老陈瘫坐在雪地里,满脸惊恐和绝望,他哭嚎着:“我……我就是想多挣点钱给孙子交学费啊!”
救护车的鸣笛声,如同一把锋利的剑,无情地刺破了呼呼的风声,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李大爷身披一件破旧的大衣,静静地站在老宅门口,他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有些单薄和孤独。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被吹得叮当乱响,仿佛是在诉说着这座老宅的沧桑和历史。
李大爷突然转身,走进屋内,径直走向那口樟木箱。他轻轻地打开箱子,从箱底翻出了一张泛黄的图纸。这张图纸,是当年建造这座老宅时的设计图,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李大爷的指尖却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上面的每一条线条和每一个字。
他的目光落在了图纸上的一行字上:“地基需夯七层土”。这行字,让他想起了当年建造这座老宅时的艰辛和用心。他不禁感叹,如今的人们,还有多少人会像他们那时候一样,如此认真地对待建房这件事呢?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李大爷的脸上,他缓缓地睁开眼睛,然后拿起那张泛黄的图纸,走出了家门。他来到了评估组的办公室,找到了负责评估的小李。
李大爷将图纸递给小李,声音有些沙哑地说:“小李啊,你帮我查查这些新盖的房子,有几家是照着老规矩来的?”小李接过图纸,看了一眼,点了点头,表示会尽快去调查。
然而,就在太行大街的施工队还未进村的时候,柳家村已经在这场拆迁前奏中,被欲望与焦虑撕扯得遍体鳞伤。
那天,村里的一间“杂物间”突然坍塌了,这一事件成为了导火索,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评估组联合质监部门,连夜对村里的每一户人家进行了逐户排查。那些违规建造的房屋,都被喷上了醒目的红叉,仿佛是在警示着人们,建房不能随意乱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村长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拿着李大爷的图纸,四处奔波,试图为村民们争取更多的安置补助。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各种利益的纠葛和矛盾,让他感到力不从心。
而在村子的一角,王二柱家那未完工的第三层,就像一截尴尬的断肢,孤零零地戳在风雪中。这栋房子原本是王二柱为了多拿一些拆迁补偿而匆忙加盖的,如今却成了一个笑话,也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和无奈之中。
暴雪覆盖后的村庄,一片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一般。然而,空气里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味道,那是水泥与汗水混合后的酸涩气息。李大爷站在公示栏前,凝视着那张被融化的雪水泡烂的加盖广告纸,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失望。
他手中紧握着一根竹竿,仿佛那是他唯一的武器。他用力地捅着那张广告纸,试图将它从公示栏上揭下来。然而,那张纸已经被雪水浸透,变得脆弱不堪,每一次捅动都让它更加破碎。
李大爷的目光越过公示栏,望向远处即将修建的太行大街。那仿佛是一条宽阔的街道,它的轮廓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宛如一条沉默的巨蟒,静静地等待着什么。在这条街道的尽头,是一片正在开发的土地,那里原本是柳家村的农田和宅基地。
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这片土地被开发商看中,他们仓促地垒起了砖石,试图建造起高楼大厦。但是,这些砖石并没有给柳家村的人们带来安稳的家,反而让他们陷入了贪婪与恐慌之中。
在这场混乱中,柳家村的人们终于窥见了一线真相:那些仓促垒起的砖石,终究砌不成安稳的家。它们只是开发商的工具,用来获取利益的手段。而柳家村的人们,却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喜欢。
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十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