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却需要面对巨大的后果,承担这样做的负面影响。
     是个聪明人,就应该知道该选择哪一种做法。
     而作为太祖太宗这样的开国初期的皇帝……刘彻认为,总体而言这个时期的皇帝的认知水平、政治水平,应该是要比后来的皇帝高出一截的。
     这也是为什么开国初期,朝廷总是表示要轻徭薄赋、要给百姓分地的原因之一。
     但是,北宋的皇帝怎么是这个样子?
     蜀地原本存留的大量财富,当然是归属于朝廷的;但是往京城运,需要这么急切吗?完全可以稍微放缓一些,或者,不强征,而是通过雇佣的方式让一批百姓来为朝廷做工——雇佣的价格还可以比市价低上一些,如果朝廷不舍得出市价的价钱的话。
     给朝廷办事儿,不是强征,还有一点报酬,也足够让这些百姓不要对朝廷产生多少怨气和不满了。
     这些钱,也不需要从原本的朝廷的府库中出,从蜀地的财富中稍微划拨一部分就够了。
     至于说有人会从中贪上一点……难道没有这件事情,那些军队、将领或者官员就不会贪上一点吗?
     这完全是一个管理方面的问题,皇帝应该如何管控手下人、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如何处理违反制度的人,从而达成自己的目标。
     至于说后来的茶叶专营,以及博买务……还是那句话,不是不可以,但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一个度。
     就像是养了一池子鱼作为日常供给一样,且只有这一池子鱼、不能从别的地方获得补充。鱼当然是主人的财产,百姓和百姓的财富也确实是皇帝的财产,但是一次性把鱼都弄死了,是什么好事,是什么正确的做法吗?
     显然不是。
     这一池子鱼弄死了,哪儿来的新的鱼,哪儿来的日后的持续供给?
     此外,刘彻还不太理解另一个做法:“这蜀地的豪强大族看起来数量不少?这难道不也是朝廷可以获得的?”
     豪强大族,只要朝廷手里有强势的军队,这不就是朝廷养的以备不时之需的备用品吗?
     虽然平日里随便对他们动手,确实影响不是很好;但是如果朝廷需要,难道不能给出一个正当的理由吗?比如,为国尽忠云云。
     当然,刘彻同样不是说要对这种大族竭泽而渔,他还是秉持着可持续性的态度。
     但——如果北宋朝廷缺钱缺成这样,对蜀地的百姓严苛到了这般地步,怎么就不能在那些豪强大族身上动动脑筋?
     又不是手里面没兵,也不是此时此刻豪强大族已经变成了稀缺存在。
    喜欢。
  
TXT下载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加入书签

第510章 压榨·影响[2/2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