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雁门关外,朔风凛冽,枯黄的野草在风中瑟瑟发抖。
     这风如同小刀一般,割在人的脸上,生疼生疼的。
     耶律淳身披厚重的披风,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遥望此山,他回首看向身边众将,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过了雁门关,便是代州!”
     他的话音刚落,身旁的一位将领便抱拳说道:“留守大人,那雁门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杨怀玉又颇有谋略,我们贸然进攻,恐难取胜。”
     耶律淳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哼,杨怀玉如今已然是冢中枯骨,能有多大能耐?若是他祖上还在,我倒敬他三分,如今,我大辽岂会怕他一个小小宋军将领?此次我大军压境,定要踏平雁门关,拿下代州,平了他杨家的威风!”
     耶律国珍开口说道:“留守,末将以为,可先派人去打探一番,摸清宋军的虚实,再做打算。”
     耶律淳沉思片刻,点了点头,“也好,就依你所言,派人去打探。但不可拖延太久,我大军粮草有限,不能在此久耗。”
     “是,留守!”耶律国珍领命而去。
     他精心挑选了一支精锐部队,共计三千余人,其中骑兵一千,步兵两千,由自己亲自率领,作为前锋,趁着还有时间,悄悄向雁门关进发。
     “哼,杨怀玉,本留守倒要看看,你有多大的本事,能挡住我辽军的铁骑!”耶律淳喃喃自语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派去打探消息的士兵陆续归来,向耶律淳汇报着宋军的情况。
     另一边,镇守雁门关的正是杨怀玉长子杨士奎。
     杨士奎虽年轻,可周身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沉稳劲儿。自幼他便浸淫在兵书典籍之中,又常年追随父辈南征北战,实打实积累下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他心里清楚,雁门关作为代州的门户,咽喉之地,一旦有失,代州倾覆之危,绝不容许有半分差池。
     自从杨士奎送走了儿子杨金豹,他便一门心思扑在了防务上,日夜驻守在雁门关上。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掠过,吹得他身上的披风猎猎作响,杨士奎依旧目光紧紧锁向辽国的方向,时刻关注着那边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细微的风吹草动。
     当从探马口中得知耶律淳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向雁门关逼近时,杨士奎的心猛地一紧,不过,多年的军旅生涯锻造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转瞬之间,他便迅速镇定下来,大脑飞速运转,开始谋划起应对之策。
     他太清楚辽军的厉害之处了,那些辽军骑兵在马背上长大,可谓是骁勇善战。
     反观自己这边,兵力相较之下并不占优势,若是选择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胜算渺茫。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杨士奎决定在雁门关外的一处山谷狭道中设下埋伏,利用地形优势,给辽军来个出其不意。
     杨士奎挑选了麾下两千名最为精锐的宋军,其中五百名弓弩手,一千五百名刀斧手。
     他将弓弩手埋伏在山谷两侧的山坡上,命令他们待辽军全部进入山谷后,先以强弩射击辽军骑兵,打乱其阵脚。
     刀斧手则埋伏在山谷底部,待弓弩手射击后,迅速出击,与辽军展开近身搏斗。
     同时,

第318章 雁门关外设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