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梅终于出院了,她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了东哥的老家。东哥因为工作的原因,在她出院后就匆匆离开了,留下梅梅和宝宝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与东哥的妈妈一起生活。
这是梅梅人生中最脆弱的时刻,身体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考验,各种激素水平都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她的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时而低落,时而焦虑,时而又莫名其妙地想哭。然而,在这个最需要人陪伴和安慰的时候,她却发现自己身边没有一个熟悉的人。
每天,梅梅不仅要照顾自己的身体,还要照顾刚出生的宝宝。换尿布、喂奶、哄睡……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于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她来说,却异常艰难。但梅梅没有丝毫抱怨,她默默地承担起了这一切,因为她知道,这是她作为母亲的责任。
经历了生死边缘的梅梅,在生多多之前就对小孩子充满了喜爱。如今,她对自己的孩子更是疼爱有加,这种爱愈发深沉。
在这个传统的家庭里,坐月子有着许多严格的风俗。梅梅必须遵守这些规定,不能洗澡,不能吃辣,就连日常饮食中的盐分也被严格控制。每天,她的餐桌上除了鸡汤就是猪蹄汤,各种汤汤水水不断。虽然这些食物被美其名曰是为了滋补身体,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下奶。即使梅梅对这些食物毫无胃口,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
如果奶水不够,全家人都会想尽办法为她催奶。各种民间偏方、食疗方法都被尝试过,只为了让宝宝能有足够的母乳。
按照传统的风俗习惯,坐月子的时间通常是 30 天或者 42 天。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和珠珠还有小野只要一换位思考,就觉得那简直是一场噩梦。
每一天,梅梅能够真正释放自己情绪的时间都非常短暂,仿佛那是她生活中的奢侈品一般。而我,也只能在忙碌的间隙中,抓紧一切可能的机会给她发信息或者打电话,与她聊上几句。我们都明白,这样的交流对于正在坐月子的梅梅来说是多么重要,哪怕只是短短几分钟的陪伴,也能让她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在坐月子的前半个月里,梅梅的状况尤其艰难。她每天都被身体的疲惫所笼罩,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流大多只能通过发信息来进行。她会在信息里向我倾诉她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对她婆子妈的不满和对月子餐的吐槽。
梅梅常常感叹,还好自己生的是儿子,这样他以后就不用像自己一样承受生孩子的痛苦了。而且,生儿子至少不用再面临被逼迫生二胎、生儿子的压力。
毕竟,在 2008 年的时候,国家仍然在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然而,这一政策并没有对所有家庭产生同样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头胎生了女儿的家庭,他们往往不顾政策的限制,宁愿交罚款也要再生一个儿子,以满足传统观念中对于家族传承的期望。
在我们这一代人中,这种情况依然存在,而且在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观念更为严重。无论是在我们生活的哪个角落,这种现象都普遍存在,仿佛生儿子成为了一种任务,只有完成了这个任务,家庭才算完整。
当一个家庭迎来新生命时,如果是男孩,父母往往会感到无比欣慰,觉得自己完成了人生中的一项重要使命。然而,如果是女孩,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在产妇还躺在病床上,身体尚未恢复的时候,父母们可能就会抱着孩子,毫不顾忌地对产妇说:“好好养身体,过两年让你妈妈再给你生个弟弟。”
这样的话语,对于刚刚经历了十级剧痛的产妇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她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面对来自家人的压力和期望。而那些说出这些话的人,却完全没有考虑到产妇此时的虚弱和需要照顾的状况。
梅梅生了儿子,但是就是没有奶水,这也是被不停念叨的对象。总是被说她吃太少了,所以奶水不够。一直被说要多吃才可以让娃娃吃饱。
我们只能尽力安抚着梅梅的情绪,让她不要过于在意这些话语。梅梅正沉浸在带孩子的艰辛、痛苦和幸福之
第24章 爱自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