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而过,如白驹过隙,来到了农历一九七八年的最后一天,今天林知夏和陈默还有贺微然他们回来林家过除夕。
林家上上下下都充满喜气洋洋的,不仅仅是林家,巷子胡同到处都充满欢乐喜洋洋一片,今天是除夕,是整个华国的除夕。
一九七八年最后一天的京市,还没有后世那般被霓虹灯火点缀得如同白昼。
当夜幕降临,整座城市便沉入一种深邃而广阔的黑暗中,仿佛一块巨大的黑色丝绒幕布。
然而,今夜的京市却又是明亮的。
那亮光,不来自高楼大厦,而来自千家万户。
从高空俯瞰,每一条曲折幽深的胡同,每一处角落,都像棋盘上被点亮的格子。
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着喜庆的红色窗花,窗里透出温暖而柔和的灯光,将一个个家庭的团圆与欢笑,定格成一幅幅温馨的剪影。
偶尔有的大院门口,会挂起两盏红灯笼,在寒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古朴而喜庆的光晕。
鞭炮烟花的声音,是今夜绝对的主角,大街小巷都在放鞭炮,像是在迎接新的一年做准备。
“噼里啪啦——”
“崩!啪!”
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此起彼伏,从城东到城西,从宽阔的大街到狭窄的巷弄,连成一片响彻天际的交响乐。
这是辞旧迎新的呐喊,是压抑许久后的尽情释放,带着一股生猛而热烈的力量,要将过去一年的所有不顺与晦气,都炸得烟消云散。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独属于这个年代的年味儿,那是爆竹过后浓郁的硝烟气息,混杂着从各家厨房里飘出的、霸道的肉香和主食的甜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冬日取暖的煤烟味。
这几种味道交织在一起,成了这一代人心中最深刻的新年记忆。
这个年代的年,是克制的,也是无比珍贵的。
经历了十年的动荡,一九七八年的这个春节,对于无数家庭来说,都显得意义非凡。
桌上的鸡鸭鱼肉,很多还是凭着积攒了许久的肉票、油票换来的;孩子们能穿上一件崭新的棉袄,口袋里揣上几块水果糖,就能高兴得炫耀一整个正月。
人们的脸上,也一扫过去的沉重与谨小慎微,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期盼。
收音机里播放着欢快的革命歌曲,少数拥有电视机的家庭里,邻里街坊们挤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看着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里播放的文艺节目。
人们在饭桌上谈论着恢复高考后的状况,谈论着知青返城的情况,谈论着今年正在悄悄发生的变化。
空气中涌动着一股解冻后万物复苏的气息,所有人都隐隐感觉到,一个崭新的时代,似乎就要来了。
林知夏站在院子里,深深地吸了一口这冰冷又热烈的空气。
她看着远处夜空中被鞭炮火光映出轮廓的屋脊,听着这仿佛能将耳膜震破的喧嚣,心中感慨万千。
这里没有现世便捷的手机拜年,没有抢红包的狂欢,甚至是春节联欢晚会都还没有诞生。
但就是这样质
第420章 除夕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