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章 大汉的规划(3)[2/2页]

奥特:赛罗家的小丫头 呆毛的小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但只要朝廷加以引导,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商业行为,便可以让商业活动在合理的框架内进行。”
     “同时,提高商人地位,也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投身商业,促进商业繁荣,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激烈的朝堂辩论中,刘协认真倾听着每一位大臣的观点,心中不断权衡利弊。
     小荣的提议确实新颖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涉及到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秩序的重大调整,容不得丝毫马虎。
     待大臣们的争论稍歇,刘协缓缓开口道:“众卿所言,皆关乎我大汉之兴衰。”
     “小荣之提议,虽大胆却也不乏道理~然废除农税、提高商税及商人地位,此乃重大变革,需从长计议。”
     小荣的指尖在案几上轻轻点了点,目光扫过殿中屏息凝神的众人,喉间滚出一声轻咳,将方才短暂的沉默打破。
     他微微颔首,语气带着几分笃定:“陛下,诸位大人,方才所言不过是铺垫。”
     “接下来要说的,才是能解我大汉财政困局的关键——那便是印制属于我们自己的纸币,暂且称之为‘汉币。”
     话音刚落,殿中已有细碎的抽气声响起。
     小荣却不慌不忙,继续说道:“这汉币之上,须印我大汉高祖皇帝的画像。”
     “高祖斩蛇起义,定鼎天下,是我汉室的根基与荣光,将他的画像印在纸币上,既是对先祖的尊崇,”
     “更能让天下人见币如见汉室威仪,从心底里认这份钱。”
     小荣顿了顿,指尖在虚空中比划着:“除此之外,还得加上几处旁人仿不来的防伪标记。”
     “比如说,用特制的桑皮纸做币材,这种纸纤维细密,寻常人家难以仿制。”
     “再在边缘刻上只有工部能掌握的暗纹,对着光才能看出其中的龙凤纹样。”
     “最关键的是,每张纸币上都要盖有陛下的玉玺印鉴与户部的专用朱印,二者缺一不可。”
     “如此层层设防,方能让奸猾之徒无从下手。”
     “诸位大人不妨想想,”
     小荣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几分循循善诱的意味。
     “往日里交易,动辄要车载斗量的铜币,若是涉及金银,更是沉重难携。”
     “可这纸币不过薄薄一张,便能抵得上十贯、百贯铜钱,往来商旅揣在怀中便能赶路。”
     “市集买卖随手便能交付,岂不是方便百倍?”
     这话一出,底下的几位老臣忍不住点了点头。
     他们中不少人曾负责过漕运粮草,深知携带大量钱币的苦楚,光是运输途中的损耗与风险,便足以让州县官头疼不已。
     小荣却话锋一转,语气凝重起来:“但有一点,必须立下铁律——朝廷要向天下人承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任何时候,百姓与官员都能用手中的汉币,到指定的官署兑换等值的金银铜币。”
     小荣目光灼灼地看向刘协,“陛下,这便是纸币的根基!百姓信的不是这张纸,而是朝廷的信誉。”
     “若是纸币不能兑换硬通货,那便成了废纸,非但不能利民,反而会动摇民心。”
     “就像集市上用布帛换粮食,用盐铁换布匹,”
     小荣打了个比方,“纸币说到底也是一物换一物,不过是用它来代替沉甸甸的钱币。”
     “所以发行的时候万万不可贪多,若是印得太多,市面上的纸币比货物还多,那钱就不值钱了。”
     “百姓手里的币子买不到东西,终究还是要怨朝廷。”
     他话锋又一转,抛出了更惊人的构想:“所以,发行纸币的同时,朝廷要设立‘银行。”
     “这银行不是民间的钱庄,而是由陛下直管、户部主理的官办机构。”
     “百姓家里有多余的铜币,商人手里有暂时用不上的金银,都可以存到银行里,换成汉币的存单。”
     “最要紧的是,”
     小荣加重了语气。
     “存到银行的钱,朝廷要给利息。”
     “比如说,百姓存一贯钱在银行,存满一年便能取回一贯零二十文。”
     “这利息虽不多,却能让百姓愿意把钱交出来,而不是埋在自家地窖里闲置。”
     这下连曹操都忍不住往前倾了倾身子。
     他常年领兵,最清楚军饷周转的难处,若是能把散落在民间的钱财集中起来,岂不是能解燃眉之急?
     “这些集中起来的钱……”
     小荣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继续说道,“朝廷可以拿出一部分,借给需要周转的商户开作坊、种桑田。”
     .也可以用来修缮河道、铺路架桥。”
     “等这些投资有了收益,再拿出一小部分当作利息分给存钱的百姓与官员,剩下的便归入国库,填补军需、赈灾救荒。”
     “如此一来,百姓得了利息,商户得了本钱,朝廷得了税利,岂不是三方共赢?”
     殿中一片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
     众人都在盘算着其中的关节,越想越觉得这法子可行,既解了钱币流通的难题,又能盘活天下的财货,简直是一举多得。
     可小荣的脸色却突然沉了下来,语气冷得像冰:“但有一条,谁要是敢动银行里的钱,哪怕是一文钱,都必须严惩不贷。”
     他目光如刀,扫过阶下的群臣:“银行靠的是朝廷的信誉。”
     “若是里头出了蛀虫,贪污挪用百姓的存款,那毁掉的就不是一笔钱,而是天下人对朝廷的信任。”
     “所以必须立下铁律!”
     “凡贪污银行钱财者,不论官职高低,一律斩立决,抄没家产,连家眷都要贬为庶民,永世不得为官。”
     这番话掷地有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狠厉,让殿中原本有些浮躁的气氛瞬间凝固。
     谁都明白,这不是危言耸听,若是银行的规矩守不住,前面说的种种好处,终究会变成一场祸国殃民的灾难。
     刘协坐在龙椅上,手指紧紧攥着扶手,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登基多年,早已知道了财政拮据的窘迫,小荣的话像是一道光,让他看到了振兴汉室的希望。
     而阶下的曹操捻着胡须,目光中带着几分赞许。
     他向来主张严刑峻法,对贪污舞弊深恶痛绝,小荣这铁腕手段,正合他的心意。
     一旁的刘备则频频点头,他出身草莽,最懂百姓的难处,这银行能让百姓存钱得息,无疑是惠及万民的好事。
     其余的大臣们更是交头接耳,脸上满是赞同之色。
     有人想到日后商旅往来再不用扛着沉重的钱袋,有人琢磨着自家的积蓄存进银行能得多少利息。
     更有人盘算着银行能为地方带来多少便利。
     “好!”刘协终于按捺不住,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带着几分激动,“小荣所言,甚合朕意。”
     “此事便交由户部与工部同办,务必尽快拿出章程!”
     殿中立刻响起一片附和之声,“陛下圣明”的呼声此起彼伏,原本凝重的气氛,瞬间被一股跃跃欲试的热情取代。
     谁都没想到,这个看似年轻的小荣,竟能想出如此周密的法子,而这大汉的财政,或许真的能从此刻起,翻开新的一页。
    喜欢。
  

第36章 大汉的规划(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