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9章 归省[1/2页]

且隋 玄武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阿布,已经好久没回过东北老家了。
     一晃之间,打从阿布离开粟末地前往洛阳就职算起,已经有近五个年头里没回来了。
     这五年,世界在变,大隋在变,粟末地更在变。
     做为粟末地的终极大佬,阿布通过自己庞大的秘书、灰影、搜影团队,始终与粟末地保持着紧密联系,也掌控着粟末地的一切。
     但是,实操和遥控,现实和数据,总是有所不同。
     粟末地,和自己想象的一样吗?
     阿布怀中抱着睡着的可立儿,呆呆地看着玻璃窗外的景象……
     正心儿,则和他老爹一样,趴在另一边的玻璃窗边,贪婪地看着似曾熟悉的家乡……
     “哥,有没有近乡情更怯?”
     温璇一边拉扯着不安分的正心儿,一边慵懒地靠在丈夫身上,用阿布曾经骗人的诗句低声问道。
     “呵呵,怎么会?”
     阿布笑道。
     是啊,唐宋之问的《渡汉江》,那是说的什么心情?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老宋之所以情怯、不敢,是因为他因犯罪而被流放,到期后重回家乡,他害怕自己的过去对家乡和亲人的伤害,一刹那歉疚而情怯。
     而自己呢?
     现在应该算是衣锦还乡吧!
     不说雍州大总管、骁果卫大将军,单就是承袭自外公杨爽的卫王爵,那已经算是超品亲王了。
     除了几个受封的皇子、皇孙,年轻一代也就是他自己了!
     就连自己的儿子、女儿,也要马上受爵赐封了。
     可是,这些都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吗?
     或许,老爹、老妈,或者自己的老婆、亲人们才会开心。
     但实际上,比起这些高官厚禄,阿布最爱的,还是身边的亲人,是自己亲手打造的粟末地!
     这儿,才是自己穿越之后,完全理想的亲情环境,也是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开创的理想之地。
     他要的,不是另外一个大隋,而是一个……
     什么呢?
     前世那样的世界、国度?
     或者是什么都不是,但人人都能获得富足满意的乌托邦?
     他也有些迷茫。
     这个问题,也许就是这一次回来之后,需要和司徒有明等人,需要好好谈一谈的东西。
     “璇儿,你喜欢粟末地,还是洛阳?或者是咱们没去过的南方?”
     “我吗?”
     温璇抬眼看了看丈夫,将头抵了抵他的胸膛,幽幽说道:
     “你在哪儿,我就喜欢哪儿!没有你的地方,什么也不是!”
     阿布,一下子被女人的话给击中了。
     他伸出一只胳膊,拦住女人的头,就将自己的嘴,重重的印在温璇的红唇之上……
     “非礼勿视,非礼勿视……”
     旁边的正心儿刚好回头,看见爹娘的样子,急忙用双手蒙上自己的眼睛,连连嚷道:
     “长鸡眼喽,长鸡眼喽……”
     这话,引得夫妇二人哈哈大笑。
     被三人吵醒的可立儿,睡眼惺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连连喊:
     “怎么了?到啦?太好喽……”
     可是,马儿的铃铛依旧响个不停,雪橇公交车微微抖动着一直向前……
     窗外,仍然是一片雪白的世界……
     阿布契郎回来的消息,像飓风一样吹遍了粟末大地。
     早在数日之前马队离开北平郡之后,就有奚郡、霫族郡、契郡的官员和军队沿途迎接。
     他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自己的冬季牛皮大帐,等候在那里。
     突第齐喆老爹、裴行俨,许许多多熟悉的面孔,都陆续出现在眼前……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这让这段旅程变得慢上不少,也愉快了不少!
     大屋作父子,和相逢的许多人一样,都处在醉醺醺的状态……
     阿布身体里,那股粟末地自由不羁的精神,重新焕发了出来!
     整个人,从里到外,精神了不少。
     那个粟末地新生之王,又复活了……
     中原的春节,已经结束。
     粟末地的春节,又开始了!
     粟末地大陆各郡,张灯结彩,载歌载舞。
     人们自发地组成了各种社火队、秧歌队、社戏表演队……
     他们要在二月二龙抬头的那一天,选拔出各地最好的节目,前往杨柳湖乐巢公演,然后组成巡回戏乐团,到各地表演……
     这个事,正是由李贤领导下的清月散人和德义团来全权负责。
     各郡的节目选拔出来后,他们又将对这些节目进行二次创作,安排组织、选编、排练、演出等工作。
     自始而终,宣教四方!
     报纸,剧团,露布,学校,教派……
     粟末地对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视,算是社会进步的又一个显着特征。
     政府的政令,不再是干巴巴的单纯依靠官吏、乡村里正、三老来推行,而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
     行走在粟末地各郡大小城镇、村落的马车戏乐团、僧道神团,张贴的报纸和露布……便是政令传达、安抚民众的有益补充形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粟末地的大地上,已经有一大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喜剧、故事、乐舞、经传,流行在人们的茶余饭后……
     这些经典,主题鲜明,生动活泼,贴合大众。
     宣传的,无非是忠君爱国、忠诚团结、科教文明、正义功德、因果报应、戒恶扬善、恪守传统、保家卫国……
     在这里,国当然是隋!
     但关于民族,全都统称华夏族!
     所有粟末地所辖地区的二十六个民族,在籍贯族别上前面统称华夏,比如华夏粟末族、华夏汉族,等等。
     而在各种政令和文化宣传中,也是大力宣扬粟末地二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整体概念。
     而在婚俗上,则是鼓励支持各民族之间通婚。
     为此,粟末地老大阿布契郎奉献出自己的家族名誉权,以自己家庭异族结合发扬光大的例子为蓝本,让德义团编成一部《华夏》的经典大剧,传播四方。
     政府,在有意识的消除民族界限和隔阂,宣扬大一统的思想。
     为了强化这一思想,粟末地对这些异族通婚家庭,采取了更多的鼓励、奖赏和扶持政策。
     比如,在其家庭户籍上,异族家庭新生孩子的民族类别,统称为华夏族。
     后面不再和父母一样,加缀他们原本的具体族别。
     这些注明为简单华夏族的孩子,将在考公、就业、参军等方面,享受特别的优待。
     因为,这一批粟末地的新生人口,将是粟末地真正兴起的标志,也是粟末地的未来。
     而为了更加便于回归文化正朔

第99章 归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