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7章 灌顶[1/2页]

且隋 玄武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个时空的丹士,最头疼什么?
     除了昂贵的丹材,更是那些精益求精、“压力山大”的炼丹设备——器皿!
     因为现在炼丹器具承压和耐热问题,丹士们在炼制大型而高级丹药时,往往会发生大事故!
     啥?
     炉顶飞,烟霞冒,丹士崩殂……
     特别是那些高级的炼金术、铅汞还丹、金沙大丹,大多是大炼钢铁、缘木求鱼式的胡干、蛮干之举!
     不炸,才是咄咄怪事!
     真是空空浪费和牺牲了,那好大一批有绝对天赋和探索精神的物理化学英雄!
     这样的人才,粟末地可是绝对急缺需要啊!
     所以,就目前而言,尽管在化学方面,杨子灿的水平也并不怎样,就是堪堪一个止步于爆炸化学方面的小间谍。
     但是,这也足够了!
     即便就是这些东西,就已经完全可以在炼丹当年的化学物理理论知识上,彻底碾压王志远!
     炼丹的玄学,阿布是不懂。
     但是基本的物理化学合成、反应的道理,他还是懂一点点的!
     关于阿布前世这方面的共同话题,那就又是一个副本的内容,有点又臭又长就不提了!
     反正,在卫王杨子灿的吹水功夫下,大师王远知的双眼之中,全是星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
     !!!
     其次,再说说陶派的核心理论。
     陶弘景有三大成,道学、炼丹、医药。
     道学,自不用说,是“三教融合,佛道双修”之学,修仙之学。
     王远知,立行之!
     炼丹,基于陶弘景的《真诰》、《太清诸丹集要》、《合丹药诸 法式节度》、《集金丹黄白方》、《炼化杂术》等。
     这方面,王远知学到了陶弘景的一些真传。
     如关于汞和汞合金的认知,铅及铅化合物的认知,硝酸钾与硫酸钠的分辨方法(硝石),以及灌钢冶炼法、流水自然漏刻器设想,等等。
     但是,炼丹方面,老王可没得真传,不太成矣!
     当年太小了,这东西的操作,言传弱于身教!
     再是,陶弘景的医药学。
     有《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补阙肘后百一方》、《效验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等等。
     特别是《辅行诀》,是陶弘景去世之前的最后医学大成之作。
     如果道学是修仙的理论,炼丹是修仙的外功,那医药学就是妥妥的修仙内功了!
     道家搞来搞去,干啥?
     不就是飞升入仙那点事!
     所以,道士,特别是有为的道士,往往三者皆修。
     如此,方可及仙!
     但是,这王远知,寡人有缺啊!
     他是前两者的确很行,但在医药学这方面,更加很弱!
     这上面,他不仅不如他真师臧矜,更是连自诩祖师陶弘景的边边角角,都没达到。
     医药学,这玩意儿的确需要天分啊!
     上天,似乎并没有在这方面给予他老王更多的眷顾。
     但是,人嘛,往往就因为没有,或者因为不强,就老想去努力补强!
     这,便成了大师王远知,内心的病和执念。
     以至于到了后来,随着年岁日长,为此而吃嘛嘛不香、辟谷都不行!
     但是,有一个人,行!
     谁啊?
     偶遇的灌顶大师,杨子灿啊!
     杨子灿,是个碎嘴的人。
     他这人吧,特别喜欢在此时代的大师们面前,装逼卖弄!
     特别是遇到像王远知、觉醒法师、刘铉、王通等这样的,就喜欢谈玄论道说真经。
     呵呵,朴素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谁不会翻来覆去说上几句?
     但是,往往就这,也就够了啊!
     这些大师,研究的大课题,都是人心、大政和宇宙,最适合吹水了!
     杨子灿的嘴里,可是有大把隋唐后的朱熹、王阳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的素材实料!
     这些人,哪个又不是儒释道三通贯顶?
     随便抄一点,那就是屁精!
     哦,不,是精辟之论!
     如此之下,这时代的大师们,都一个个被他杨子灿似真似幻、云山雾罩的说法,给整晕了。
     梵幢寺觉醒法师、半神孙思邈、大师王通……都逃不出他那两瓣薄唇!
     广皇帝的道派国师王远知,也不能敌!
     针对国师王远知,阿布有的是办法。
     除了谈玄谈理想,还跟人家瞎扯医学道!
     阿布投其所好,讲的全是孙思邈那儿抄过来的医药那套!
     不够?
     那就再加点自己在穿越前的世界里,在学习战场急救课程时恶补的,那点可怜的医学医药知识和理论!
     !!!
     连番轰炸,这又搞成一个世界顶级医药学的玄学派讨论无遮大会!
     不,二人抚掌欢欣的小会!
     小会之后的国师王远知,很开心。
     他感觉自己距离飞升的时刻,已经不远了!
     一如当年他的先师老陶的二世之人,孙思邈。
     孙思邈,大多数后人认为,他就是前世的陶弘景转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现在,这个秘密也只有穿越过来的阿布知道。
     如果道家真通玄,陶弘景转世孙思邈这出戏,倒是在时间上非常吻合。
     谁说大能转世,只是藏传佛教的独门独创?
     !!!
     “王天师,别来无恙!”
     阿布面见王远知,用的是传统的抱拳礼。
     左手抱右手!
     这在道教中,寓意负阴而抱阳,其中又蕴含五行,内掐子午诀,外呈太极图。
     “大将军,好久不见!”
     据说已经一百零七岁的王远知,须发如漆,面白如玉。
     他笑呵呵地也朝阿布,行道教抱拳礼。
     “天师越来越近仙道,这面目比上一次见,又是年轻了不少!”
     阿布笑着一边调侃王远知,一边跟随他走进玉清观山门。
     后边,胡图鲁将好几牛车礼物交给道童,让其自行赶进观内。
     除了粮食财物,最显眼的却是崭新的书籍,那是阿布帮王志远用粟末地秘密技术印刷的着作。
     玉清观,位于皇城丽景门内道左边。
     阿布从东宫跑到这儿,可是有点距离,算是从皇城东边一边跑到西边。
     这里,因为靠近西隔城的山水,所以气候、景色优美。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周围都是官衙、军营和祭庙,不过这地方听说也是当年这位天师亲自选的地方。
     说什么西南方是坤卦,代表母亲,五行属土。
     为什么选这儿,原因成疑。
     莫不是这家伙,有恋母情结?
     这个,不好问。
     反正走进玉清观,感觉非常豪奢宽大雅致。
     现在都十月了,可这里苍松翠柏,生机俨然。
     王远知常驻在玉清观西北角元辰殿后面的小蓬莱,是一个很精致的去处。
     “大将军,喝茶谈玄,还是有何指教?”
     王远知知道杨子灿是个大忙人,这时候来,啃定是有事。
     所以他等阿布坐下,便着道童上茶,笑着相问。
     “啊呀,天

第77章 灌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