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章 附庸[2/2页]

且隋 玄武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这润滑费,可一点不低。
     阿布当年,为自己的悦来楼向高士廉求字,可是深有体会。
     可没办法,人家的买卖,的确就好,不可替代!
     为了增加粟末地天下第一馆的收藏量,阿布可没少给这些老头子们润笔费!
     特别是那个叫欧阳询的太常博士。
     这些老家伙们说得好,这叫守经达权!
     啧啧!
     真会找词儿哎!
     所以,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层定义,有点模糊。
     所谓官员不得经商,所谓不与民争利,所谓商不得穿绸为官……
     在封建王朝这样的时代,还真是一个个既可笑又虚伪的命题!
     重农抑商,禁官入商,商不得官,往往都是在王朝初期执行得既彻底又严格。
     但是每到王朝的中后期,这些制度,就开始不断变形、后退、滑坡……
     最终,制度屈服于现实!
     比如,现阶段的大隋,就是如此。
     文皇帝时期,虽然也是重农抑商,但绝不是轻商。
     相反,他做出了许多方便和鼓励市场交易的举措。
     最厉害的政策,入市免税。
     工商杂税,零!
     !!!
     其次,对下层民众全面放开盐、酒等这类利润较大的行业,取消专营。
     !!!
     其他的配套,多得让人一口气说不完。
     迁地方大商户入京师,给京籍户口!
     统一“古斗三升合一升”等度量衡!
     广建市场!
     推动新五铢!
     规范交易!
     打击不法!
     广设仓储!
     稳定物价……
     !!!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文皇帝时代,虽然不是什么自由经济,但也是大中华古代历史上少见的市场发展的黄金窗口!
     直接的结果,就是大隋建国之后经济的迅速繁荣!
     富!
     富!
     还是富!
     广在登基之前,在南方江都生活过十一年。
     深受南方浓郁商业文化气息熏陶的广皇帝,对于商业的意义和价值,有着超乎时代的理解和认识!
     广皇帝当朝,继续延续文皇帝的“工商不得仕进”的律令。
     但官员经商的律令,已经变为轻飘飘的“禁当朝官员及直系子弟经商”!
     很快,南北大运河正式完工。
     南北经济,搭上大运河这条“高速水路”,加速交融。
     一个统一的全国大市场,正式建立!
     文皇帝时,掌管市场的是司农寺。
     到了广皇帝,由太府寺直接管理国内外市场。
     对市场的重视,主官官员的层面和品级在提升,逼格越来越高!
     为了推动国际贸易、民族贸易,广皇帝亲自下场主持,在边疆四部布设大型榷场,开展万国博览贸易交流会。
     阿布穿越后初入洛阳城,那可是见识过广皇帝那对外商的诸般优厚条件!
     那叫一个字,绝!
     先是万人游行乐舞嘉年华!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然后是什么?
     免税,送地,包吃,包玩,包睡,包安,包真,包赔,包修,包换,包退……
     这真的比阿布穿越前,那些自由市场的所谓什么“三包”、“三通一平”、“两免三减半”……厉害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并且,大隋这些优待,全是中央政府担保,与国同休!
     牛逼不?
     厉害不?
     !!!
     当然,这些市场交易行为,也并非彻底放飞。
     大隋朝严格规定,所有交易,皆需在国家划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有序进行。
     私市,重罪。
     聪明的官员们,很快就从大隋朝的政策春风里、在先朝的历代官员经验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为商之道。
     直系、嫡系的,不准加入到火热的市场经济去博浪淘沙?
     那,就让旁系和暗中扶持的人,来干!
     这下,就可以绕过律令,算不得违法了。
     即便如此,像有些当朝的大臣、重臣,依然在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干!
     对此,大隋的当权派,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啥能干,啥不能干……敬请自我掌握!
     结果,官员经商,也出过几件事儿。
     比如,宇文述那两个现已降身为奴的儿子——化及和智及。
     他们从高位贵勋上被一撸到底,不是因为他们明着做生意,而是因为私开交市,倒卖了国家重要限制性出口物资。
     关键的关键,是这交易对象,不是国内外普通商人,而是突厥人!
     处理的结果,就是给他老爹宇文述当奴隶!
     给自己老子当奴隶?
     这就是大隋朝广皇帝对于官商违禁的处理态度。
     还别说,挺有人情味!
     再比如,被广皇帝猜疑和不喜、差点被干掉的鱼俱罗,也在官员经商那点事儿上犯过错。
     在杨玄感造反期间,这位老将军指示自己的两个儿子,抬价售卖自家早年间从南方运入洛阳和大兴的大米!
     结果,鱼俱罗的儿子们,被杨侑下令给抓了、判了!
     这事儿,说起来还和某个红人有关。
     谁?
     正是当时皇太孙杨侑身边流量红人——杨子灿,这货私底下偷偷鼓捣着让那俩纨绔入了套。
     其实,主要是这两衙内做生意有点过分,惹了众怒,引发民愤。
     为了平抑物议,竖立杨侑的伟光正,这两衙内当了那个骇猴的“鸡”。
     不过抓叛的罪过,不是违律做生意,而是因为哄抬物价、谋取暴利!
     后来,鱼俱罗四处求人为儿子们减罪,还是杨子灿关键时刻,仗义出手。
     也因此,收割了鱼俱罗和他儿子们对杨红人的感恩和忠诚。
     哈哈!
     ……
     李秀宁对于杨子灿家在大隋的生意,也是很清楚的。
     因为杨子灿家,代表的不是他们一个家,而是整个粟末部。
     这事儿,只要是大隋官场稍微老一点的人,都知道。
     人家的生意,那是早在文皇帝时就特许的,算是铁杆庄稼!
     因为这家的出身,很是特殊。
     他们家,既不是什么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也不是山东贵族,更不是江南财阀。
     他们家这家姓,也是文皇帝御赐的。
     至于为什么赐了个帝姓,原因成谜,大概是关系铁吧!
     至于怎么个铁法?
     众说纷纭。
     有皇室遗孤说,有立朝重功说,有边地要篱说,有铜铁王户说……
     不过,人家的生意之所以铁杆,主要还是因为粟末族与大隋之间的关系。
     附庸之族!
    喜欢。
  

第22章 附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