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章 风暴[1/2页]

且隋 玄武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场私话,持续的时间不短。
     除了书房里的人,谁也不清楚他们都聊了什么,谈些什么。
     自从甲字一号书斋的门关上,其余十三间也都一一自动闭合。
     锦幔落下,内外分出春秋。
     鸟飞不进,雨吹不尽,只有微风从那檐下重重的气窗格子间曲折进出。
     阿布回到家中的时候,正心儿已经睡着了。
     孩子大了,现在都是先哄着他睡着,然后便自己单独睡了。
     在夫妻二人主卧的外边,又隔出一个正心儿的小暖阁,就紧挨着却离和阿旗谷的卧处。
     梳洗一番,夫妻俩就上了床,盖着自家特产棉花被相拥着说话。
     “家里的那事儿,都处理完了?”
     “嗯,真还别说,有两家的女人,的确和静海寺的女法师有牵连,不过关系也不深,是上香还愿的时候,被迷惑了!”
     “昨天半夜,全家就已经被德叔从密道送走了。至于其他的孩子们,都禁了口。”
     “听了德叔的意思,现在全部都送去了里仁坊的宅子,让婆子们看着,已经请了两三个夫子去给孩子们教书识字。”
     ”嗯,挺好,看得紧些,特别是这两个月!“
     阿布手里忙乎着,一边叮嘱老婆。
     温璇的气息,渐渐变得粗重。
     啊喔呃,咦唔吁!
     啵嘙嚒……
     只有累死的牛,真没有耕坏的田。
     可阿布这头牛,真的今天异常勇猛,把他的自留地耕种得很好。
     他,是个很优秀的庄稼把式呢!
     却离通红着脸,端走了水盆和毛巾。
     阿旗谷则冷着脸,伺候着二人换了干净的衣服,然后一声不吭地拿走了换下的衣服。
     “旗姑娘这是怎么了?怎么丑着一张脸?”
     阿布舒坦地躺在枕头上,抚摸着有些慵懒地趴伏在在自己胸膛上温璇。
     “你还说?!”
     温璇掐一把得意洋洋、浑然不知的丈夫。
     “啊呀,怎么了?”
     “人家可都不小了!”
     “不小了?哦,是挺大!哦……她们都多大了?”
     “讨厌!却离十九了,阿旗谷二十了!”
     “啊,都这么大了?那是,那是老姑娘了啊……”
     阿布压低声音,害怕被外边的两位姑娘听见。
     “那就放出去啊,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总不能耽搁人家!”
     “你,愿意?”
     温璇瞪着一双大眼睛,以促狭的目光看着丈夫。
     “我,我有什么不愿意的?噢,你。你这个……你把哥想成什么人了,看我不……”
     说完,轻轻一翻+,又来。
     “唔——啊!”
     ……
     却离和阿旗谷,原本是高句丽王宫的女官。
     后来专门派做温璇的贴身侍卫,身籍归了温璇。
     按照高句丽的规矩,她们二人既可以随嫁入婿,成为郡主驸马的妾或丫头;也可以被郡主还了身契,放出去自由嫁人。
     因为高句丽的巨变,物是人非,现在她们根本已经回不去了。
     十九、二十岁的大姑娘,现在谈婚论嫁,的确是有点迟了。
     也不是温璇没有想着这事情,而是这中原汉家的规矩大,许多时候还得听夫家的意思。
     太夫人王蔻,本来就应该管这些事。
     可是不知为啥,现在包括娥渡丽、温璇、李贤身边的丫头侍女,都没有放出去,也没有换一批年轻些的。
     所以,这事情一直就拖着。
     也许,因为在一起日子就了,就舍不得分开了吧。
     “要不,你都把她们收了吧?”
     等脸色更红的却离、嘴巴都快撅得挂油瓶的阿旗谷离开,已经瘫软得像一抹水草的温璇,在阿布耳边低声挤出几个字。
     “什么?”
     阿布大吃一惊,警铃大作。
     这个,可不符合自己的三观啊!
     再说了,老婆这是啥意思?
     没几天,阿布一直等待的远方消息,终于被白青带回金谷园。
     李贤,为阿布生一女,母女皆安。
     按照阿布的意思,取名佩环。
     粟末地依例铸金银币,以纪念之。
     阿布当日大醉!
     过了十多天,大隋突然卷起了一场迅疾的风暴。
     全国各地郡城、县府之地,许多游动的乞儿、方士、僧人、尼姑、游侠儿、商人、力夫、媒婆、伎子、掮客……被一扫而空。
     证据?
     来,看看,听听,说说,谈谈?
     需要吗?
     不需要吗?
     好吧,来,来,来,这边请……
     这场风暴行动,由白鹭寺内候官持令牌和敕书牵头,当地刺史、郡尉、县尉率领府军进行配合。
     前后准备了一个月!
     简称,严打惩谣。
     各地府兵,先以剿匪缉盗名义集合,然后在晚上宵禁之后,陡然而举。
     只是一晚,就全告结束。
     然后,这些再被睡梦中捉住的人,层层押送,解往大城军营。
     再然后,其中一部分力壮健康的男子,从军役,做了苦力。
     有的女子,做了营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另外好大一部分,则被迤逦送往运河两岸的军事码头,那里有许多空闲的仓库。
     然后,用巨大的大沙船,一船船运往运河沿岸更大的码头。
     那里,是一个个更大的营盘,一个个更大的仓库,等着他们和她们。
     一支特殊的商船队,将把他们送往东边沿海某些个港口,送上早就等候在那儿的一艘艘更大的海船。
     或向东北,或向东部,或向极远的南方……
     至于这些人中,有多少是始作俑者,这是一个永远的谜题!
     风暴之下,总有漏网吞舟!
     广皇帝现在对于处理俘虏的态度,早就不像以前那般决绝。
     砍头、坑杀,劳民伤财。
     他发现,这世界上还有比砍掉脑袋和挖坑活埋更加好、更能起到惩戒作用的办法,就是远迁!
     以前不容易,因为太过折腾和耗费物立、财力、人力,还容易引起不安的非议。
     但现在,终于有了一支,似乎免费的、可靠的,专门来送人实边的,民间船队。
     隋通船会!
     谁的?
     皇家内府,百分之五十;贵戚重臣,百分之三十;粟末商运,百分之二十。
     就是隋通钱柜的翻版,只是在持股比例上,这一次贵戚重臣和粟末商运调了个头!
     随着隋通钱柜大获成功,这一次贵戚重臣们积极了许多。
     听说了内府筹备成立专门用于输送人口、附带输送货物的隋通船队的消息,贵戚重臣的家眷们闻风而动。
     她们蜂拥着以各种名义进宫拜见萧皇后,然后萧皇后就把她们指点到长秋监。
     这把长秋令袁弘、少令郑凤炽、丞张桐等人,忙了个够呛!
     这三个图清闲的大隋士人,不堪其烦,又把她们

第6章 风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