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6章 修补城墙[2/2页]

且隋 玄武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么说,自然是为这事定了调。
     只见他一拱手,向杨侑说提议道:
     “殿下,我看还事情要立即着手解决!”
     “现今,宇文恺大人刚刚不幸去世,只好急诏工部侍郎柳肃柳大人,仔细商议才好。”
     “可!不知还需要哪些部门的人,参与此事?”
     杨侑答应了卫玄的提议,接着又问这事情实施的方略。
     “工部、民部、城防,都得参加!只是尚书大人们都已随王上东征,只好让其侍郎们参与,也可。”
     “好,来人,诏工部刘肃大人、民部韦津大人,以及城防司人等,一应参与!”
     内官领命,便出殿喊人去了。
     事情办得还算顺利。
     因为这事,杨侑和卫玄根本没提为什么拖延至此、追究责任的事。
     现在,只是想亡羊补牢而已,所以大家也算尽心尽力。
     现在,最大的问题,却是筑城的人手民夫的问题!
     工部的工匠足够,就是缺乏卖力气的。
     因为,现在的民夫劳役,已经被广皇帝征发许多去了东北。
     而大兴城的缺口,却是时间紧任务重!
     想要再发诏令,征调四周各处的民夫,那还不得黄花菜也凉了?!
     其实,现在匪患的情况,只要是个清醒的能接触外边信息的人,都明白征调民夫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事。
     这修补城墙的事情,关键都在时间上!
     怎么办?
     似乎无解!
     正当大家焦头烂额地争吵之际,左武侍率阿布上前,斗胆提了一个建议。
     什么建议?
     用兵!
     就是用军营中的近三十万驻军,禁军和府兵。
     这个主意一出,众人皆惊。
     军人改筑城大军,既无先例,又无礼法。
     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
     啥意思?
     就是说武器和军队,只可在战、在祀,不能挪作他用,否则对社稷不利!
     阿布的想法,的确有些惊世骇俗,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朝堂上像炸了窝一样,民意汹汹。
     好多人,虽然不好当面指责这个老相识的后生晚辈,但言语之间已经很不客气。
     年轻人,要知轻重啊!
     倒是最大的官卫玄和最大的王杨侑,脸上却露出如释重负的欣慰笑意。
     事急从权!
     修城这个事,可一点儿不是闹着玩的,松缓不得。
     卫玄甚至有预感,西京城的这事,恐怕不仅不那么简单,说不定这里面会牵扯出了不得的大事。
     赶早不赶晚,输不起!
     “咳咳,好了,大家已经议论好久了,我也听了大家的意思!”
     “不可否认,当前最能及时快速解决城防之急的办法,还是左武侍率杨子灿的提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故,我个人附议!”
     卫老爷子也不看大家诧异的眼色,就直接表明了态度。
     见到京兆内史都这样说了,其他的官员也立马熄灭了不同的声音。
     他们全都将目光,对准殿中几案之后端坐的杨侑。
     “事急从权,刻不容缓!”
     “杨侍率的法子,孤看着很不错!”
     “现在大家就商议商议,如何在保证防卫不出疏漏的同时,抽调率府武卫,尽快修堵大兴城城墙缺漏之处!”
     杨侑一言而决。
     他的话,直接将问题的焦点,指向了如何使用驻军上面,能不能用的事直接跳过去了。
     接下来,就没有阿布什么事情了。
     他乖乖地缩在人后面,充当鹌鹑。
     现在,他只要听招呼就好了,深藏功与名才是处世之道!
     这时,阿布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
     原来,杨侑监国在礼制上还有了一个前朝没有的创举!
     为了适应太子监国发布诏令的问题,朝廷专门为此制作了一个“印”。
     以前,可没有这记录!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印玺并不是真正的印。
     而是一个特别的印符,叫做“双龙符”。
     阿布私下里便问过卫老爷子。
     才知道,原来皇帝身边最重要的印信是“玉玺”,而“符”是比玺的地位要低一点的存在。
     所以,在太子监国的时候,既然不能用玺,就给监国储准备了符!
     这就是一块纯金打制,上有双龙的牌符。
     算是“准玉玺”,叫做双龙符。
     杨侑的老子,当年就是用过他。
     在监国期间,太子在各种发布的命令文书上,盖上这个双龙符之后,就具有了监国诏令的法律性质。
     如果遇到紧急军情和战事,也可以用这个“双龙符”调遣军队,应付危局。
     阿布连连点头。
     现在看来,这杨侑可真是在监国期间,拥有相当的军政大权。
     等双龙符印在调大军修筑大兴城缺口的诏令上面,这事儿就飞快地决定和执行了起来!
     六率、卫府、城防驻军,轮流抽调,全面开工。
     没几天,大兴城已经停建荒废好久的城郭工地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数十万“力工”。
     只是,这些“力工”明显不同往日的样子。
     衣物非常整齐划一,军装短袄子!
     不见了往日的衣衫褴褛,这些精壮的汉子施工的速度和力度,非常之高!
     这期间,阿布的左卫率被抽调了五次,劳动量还是很可观。
     但阿布提前就告诉众人其中的利害之处,所以大家也没多少怨言。
     即使有的贵公子不太高兴,但都将满腹的怨恨,朝向了当初负责城郭修建扫尾的那些官员。
     这事儿,没完!
     回头一定要鼓动家里的老子娘,查查!
     大业九年三月中,经过日夜抢修,大兴城外郭城部分城垣缺口,一一被封堵完成。
     大兴城城市的总体格局,也因此基本形成。
     城防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这期间,广皇帝东征的消息不断传入大兴城。
     皇帝先是到了涿郡,汇集大军,然后开始向高句丽边境进发。
     这一次的部署,和去年东征时的一模一样,依然是水陆并进。
     陆路大军,统军大将仍然是宇文述。
     只不过没了于仲文,却变成了杨义臣为副帅,带领大军从鸭绿江直奔平壤。
     水路大军,依旧由来护儿统领,从东莱郡(胶东半岛)海路进发,直逼王都城。
     具体的合兵策略,依然是两军在王都城外围会合,再共击之。
     杨广,则坐镇襄平城,全盘指挥。
     他自带一支人马,则分道横向进击,平推沿途城池。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二次东征的前夕,当初一次东征时陆路大军的实际话事人于仲文,重病出狱后不久,便病死家中。
     时年,六十八岁。
     时风日紧,但春天的脚步,已经悄悄走进大隋南北。
     大兴城的桃花、梅花,四处怒放。
     特别是皇宫后苑,端的是花枝遍布,宛如锦海。
     招引得蜜蜂、蝴蝶,漫天飞舞,嗡嗡嘤嘤。
     好一个。
     三月丙子,济北人孟海公起兵为盗,众至数万。
     庚子,北海人郭方预聚徒为贼,自号卢公,众至三万,攻陷郡城,大掠而去。
     五月丁丑,荧惑入南斗。
     己卯,济北人甄宝车聚众万余,寇掠城邑。
    喜欢。
  

第246章 修补城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