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8章 引流民以实边[1/2页]

且隋 玄武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他们两家,到底是什么关系?
     细思,极恐!
     元寿和裴矩,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二位爱卿,可是想好了?”
     广皇帝见这二人不说话了,以为他们正在思考这件事的利弊,于是追问道。
     裴矩定了定神,艰难地说道: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臣的意思,还是需要再问问苏大人、宇文大人等的意思!”
     “老臣附议!”
     裴矩和元寿都马上变成了太极推手。
     皇帝意思不明,不能乱说啊!
     “弘大,你最了解边疆事务。长寿,也是长于边武。朕,就是想先听听你们二人的想法!”
     广皇帝显然不想放过二人。
     裴矩只好先发言。
     “移民实边,历朝都有此例,然失之于长久,毕竟边疆之地,生活疲敝,非常人所能忍受。”
     “如果,有能将实边之民稳固的法子,自然是利在千秋的事情。”
     “这粟末地想来是不缺钱的,否则在奏章中也不会提愿意偿付迁移运输之资。”
     “臣是担心,粟末地是否有稳妥之策和治理之能。否则,无论粟末还是我大隋,都非善事啊!”
     说了,等于白说。
     “那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将流民输送到粟末地,可以有效减轻灾区赈灾压力,也可以缓解灾区周边之地接受流民的压力,所以,所以臣同意粟末地的请求。”
     “不过,要控制流入的人口量,还要给予粟末地更多的扶持,同时也要多派外候官秘密监视,以防不测!”
     “好!长寿大人,你说说!”
     听完了裴矩的话,广皇帝也想听听元寿这个老军伍的意见。
     “陛下,大屋作和王蔻,都是您和先王亲顾之人,其脾气秉性,当朝老人多有认知。”
     “先王看重他独当一面,也是深有远谋,同时也是可靠之辈。臣认为,值此欲对高句丽行兵之时,亦当全力帮助其强大。”
     “粟末地强,则无形中为我大隋修起一道铜墙铁壁。更何况,在未等及我大军支援之前,他们将独立抗拒高句丽之兵。若粟末地太弱,会有东北边地糜烂之虞!”
     “故,臣全力支持答应粟末地请求,且应在军备、财力、政策、便宜行事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这元寿,看来和大屋作关系相当深厚。
     不说就不说,一说就咬牙说了一大堆。
     广皇帝听罢二人的言语,点头沉思片刻。
     他心里清楚,流民安置难、数量大的根本原因,实在是大隋的人口太多了!
     此时,大隋的最新人口统计,其数字已经超过七千万。
     大隋的可耕种面积就那么多,生产技术也没有显着的提高,但人口却一直在暴涨!
     人和地的矛盾,已经相当尖锐!
     此外,巢元方主编完《诸病源候论》后,上疏关于人口和瘟疫的关系考,广皇帝深以为然。
     即使如此,是不是像粟末地一样,多找几个边缘之地进行实边之策,也可以减少中原人口过密的窘境?
     想到这里,他便不再提粟末地之事。
     君臣三人,开始谈起一些诗文雅趣,还让内官取来宫中藏画一并评鉴,很显君臣和谐的亲亲之谊。
     阿布是十月中旬的时候,收到的广皇帝关于流民实边的诏令。
     诏令中批复同意粟末地请求输入流民的请求。
     但要求粟末地上报详细的人口需求、安置地点、安置办法、运转办法、有无困难等呈文。
     因流民情势严峻,需要速速上报为宜。
     目前,受灾人口两百多万,流民就有一百万!!!
     因为受灾区域,全是人口密集的地方。
     阿布及司徒友明等人,长出一口气。
     向大隋请求输入流民人口,是有政治和军事风险的。
     人口可不仅仅是数字,而是一种硬实力,更是一种潜在的战争力量。
     如果大隋朝堂上下,看穿了阿布的真正图谋和野心,恐怕借着明年的东征,一并会扫了粟末地!
     大隋的军队,自立国以来,还没真正在战场上败给过谁!
     文帝的那次东征失败,是瘟疫、天灾、后勤的失败,实质上和高句丽没半毛钱关系。
     因为,双方根本没打过哪怕一仗!
     像广皇帝这种怪物,没人能真正理解他。
     如果哪一天他突然心血来潮,看粟末地不顺眼了,灭族实在是不要太容易!
     既然现在大皇帝同意了,那就赶着紧吧!
     粟末上下,一番仔细忙乎,终于在十一月底上报了相关呈文。
     人口,十万起,二十万止,但至少需要一半的女性。
     理由是,如果男女比例不调,无法稳固流民之根。
     也对,只要成家了,立业了,也就落地生根了。
     粟末地上报的呈文中说得明白,现在主要需要垦荒种地的农民,不缺肥沃的地,就缺耕地的人。
     现在且不说契郡,单是在粟郡一地,经过两年的连续努力,已经完成垦荒面积一百五十万余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粟末地现在有可用耕牛十万头,一头牛才负担十五亩地,真是浪费了耕力!
     一头牛,一般情况下,一日可耕两亩地,东北的耕种期一般在三十天左右。
     所以,如果有足够的人,开垦出足够的地,一头牛负担五六十亩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阿布报告,粟末地计划建成一个二十万人的大农场,开垦出一千万亩以上的土地,年生产五百万石的粮食。
     这个算法,就是将东北的黑土亩产定在半石左右,也就是六十多斤。
     这也太低了!
     即使是在没化肥的大隋时代,这也是严重低产!
     但即使这样,广皇帝和一众大臣也会乐开花!
     东北疲弊之地,这个产量是当然的!
     算算账,就知道划算与否了!
     如果保证温饱的话,一个成年男子在一年要吃掉五石左右的粮食。
     这时候人的寿命不高,所以青壮年男子的比例很高。一万人口的食量,相当于七千两百个青壮男子。
     计算一下,就可算出一万人一天可以吃一百石粮食,一年就是三万六千五百石。
     二十万人,就是七十三万石粮食!!!
     粟末人,愿意为大隋节约七十三万石粮,多好的事情?!
     准,快,好!
     只是他们没搞明白,在东北粟末地,人们吃的东西可不全是粮食,还有大量的肉食和副食!
     二十万人,能吃掉五十万石粮,就不错了!更何况,现在根本不缺粮!
     可,阿布敢说真话吗?
     如果按照这两年的平均亩产,这么多土地如果全部生产小麦,年出产出五千万石的粮食,绰绰有余。
     但如果真这么去上报给广皇帝,那,这可就太麻爪和恐怖了!
     估计,大隋的广皇帝和他的那些大臣们,会立马嗷嗷地带兵冲过来。
     然后灭了粟末人,将大东北彻底据为己有。
     那时候,真有可能会跨时代

第188章 引流民以实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