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2章 边境风云[2/2页]

且隋 玄武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这社会上,大致上有四个阶层的人。
     帝王,就像拆楼的老板;士大夫,就像拆楼公司的技术员、设计师、工程师。
     武将,就是抡大锤干粗活的;老百姓,就是等入住被割韭菜的住户。
     造反强拆公司老板的的帝王,理想是什么?
     自从秦嬴政一统华夏开始,世代造反拆楼的头儿们,其人生理想,就是也只能是,强拆!强拆!强拆!
     直到江山一统,万代千秋。
     为何?
     因为如果强拆不成,有且只有一个结果,身死族灭!
     技术工、设计师的、工程师的文人士大夫们,理想是什么?
     为天地立正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们得多多考虑一些牌面的事情。
     这楼得按照什么方式拆才最省钱、最有效?
     这拆完了又如何挖地基、造高楼更好?
     如何招商引资、投资变现?
     如何生意兴隆、创造商业经典?
     如何纵横捭阖、青史留名?
     历经磨难,前赴后继;屡遭贬谪,笑对人生。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心存理想,慷慨赴死。
     只要史册经典中有我,一切都值得!
     抡大锤干脏活的将军们,理想是什么?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脏活累活我愿意干,我有的是力气。
     你工头老板决定了强拆的目标,技术员设计了强拆的步骤,那我帮你们解决最后的一步,全部是暴力美学!
     干苦活累活,我们也讲求艺术。
     别以为我们就是傻把式、只会卖弄死力气,暴力美学,你懂不懂?
     为你抚平四海波,为你解除内外忧。
     愿公威德加于四海,吾愿意效犬马之劳,不求甚多,只求垂功名于竹帛尔。
     新建大楼入住的普通老百姓,理想是什么?
     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农妇,山泉,有点田,再有儿孙绕堂前。
     忽闻门外呼捐税,低头问君多少无?
     逼不到那个份上,绝对听话顺服。
     阿布的演讲,就是在琢磨清楚这些之后,准备和进行的。
     效果,不错!
     果然,东突厥的报复,来得异常的快速而猛烈。
     据深入南室韦的搜影小队传来的消息,三日之后,突厥可汗都拔指派侄子大得忽特勤率白狼骑两万五,兵发南室韦。
     他们的任务,就是彻底毁灭敢于谋刺伤害吐屯潘垤(die)的叛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图屯,也不是盖的。
     勇武过人,正当壮年的他,亲率部族武装两万人,进行了殊死抗争。
     双方在戴宝山下的哈拉哈河河谷展开大战。
     一方气势汹汹,兵强马壮,装备优良。
     一方心存忧愤,怒火万丈,举族而战。
     突厥人输不起,南室韦人更输不起。
     突厥人一输,就会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众多的属国属民的人心就乱了。
     一乱,队伍就不好带了。
     南室韦人,是为生死而战,输了也就什么也没有了。
     不仅自己会死,而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会遭受异常残酷的摧残。
     记住,不是死,是摧残,生不如死!
     突厥人,为了统治各个铁蹄之下的属国属民,采取的可不是隋朝那样的温和怀柔之策,而是用残酷无比的暴烈手段。
     因此,南室韦人的青壮们,早已朝四方遣散族人妇孺、牲畜财宝。
     他们,怀着必死之心,迎击突厥人的报复。
     死就死吧,至少能来个痛快!
     战争,就在双方这样的情绪下,轰然爆发。
     惨烈,急促,火气十足!
     足足打了三天三夜!
     然而,让周边各处忐忑围观的吃瓜群众大跌眼镜的是,这哈拉哈河谷之战,装备优良的突厥白狼骑,竟然败了。
     败得非常彻底!
     大得忽特勤,中箭落马,被战马踩成了稀泥。
     两万五千白狼骑,竟然只逃回八百余。
     这仇,再也解不开了!
     更大的风云,开始在突厥与室韦之间的大地上酝酿。
     室韦各部,人心惶惶,开始隐匿奔逃。
     奚国、粟末各部、大隋营州大营、高句丽,都加强了戒备。
     粟末部,也紧急动员起来,加紧了边境的防控。
     而在与南室韦接壤的关口,整日整夜,都有南迁逃亡的牧人和牛羊。
     而这样的景象,在各处周围国家的边界线上频繁上演。
     前去高句丽的人最多,其次是想穿越粟末地、契丹、奚国而直达大隋的人。
     据搜影的粗略估计,室韦各部,人口约十八万左右,单是这次奔逃的人,可达六七万。
     里面的原因,除了担心战火蔓延,最主要的是东突厥的盘剥欺凌,越来越重。
     室韦各部普通百姓的日子,变得越来越艰难。
     而南室韦的抗争,成为那根点燃许多老百姓逃离苦海的导火索!
     大屋作紧急传书大隋皇庭,将室韦和突厥的冲突始末报告给皇帝。
     同时,派出使者,分别前往突厥王庭和室韦各部,努力调停安抚。
     营州大营的隋军,也紧急开拔,前往戴宝山一线,进行监督止战。
     然而,得了大胜的南室韦大图屯,以及所率领的残军,竟然全部消失不见。
     南室韦部部众、牲畜,消散不见。
     所以,派往该部的使者,只能无功而返。
     大屋作,一下子变得忙碌无比。
     他忙完流民的安置,又得商议冲突调停的事宜,接着和营州大营的将官商讨边境监督的问题。
     老头子,忙得显老了许多,白发多了几根根。
     有几次,竟然感觉头晕目眩,不能自已。
     阿布听闻,大惊。
     于是,立马赶到衙署,将一些物事暂且交代给副职,告了病假。
     然后,强行用牛车将老爹拉回杨柳湖家中歇息休养。
     孙思邈给老爹仔细检查了一番,言道:
     “无碍,就是有点疲劳,我给他开点养补安神的药,再做一些按摩,应该就好了。”
     见孙思邈如此说,阿布便放下心来。
     阿妈和娥渡丽,都还呆在陀太峪中没有回来。
     父子俩,自是少了一些贴身的照顾。
     不像中原大族,三妻六妾的,缺个把人没什么事。
     但这是在东北的粟末族,那可真就是一个问题啊!
     一夫一妻,概莫能外。
     也估计,只有阿布契郎,会是个异数。
     但他要享受平妻伺候的幸福生活,估计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现在,在大屋作身边照顾起居的,还是一些自家的老仆和粗使丫头。
     照顾起来,肯定没有阿妈王蔻那般的细心入微。
     “看来,还得让阿妈尽快回来。”
     “最近,的确有点疏忽爹妈的感受了,真是不应该!”
     阿布,深感自责。
     侍候老爹吃完药,然后将他扶进热水桶好好泡了泡,又给他搓了澡。
     搓完澡,阿布让老爹趴在自己制作的按摩床上。
     施展前世军营里学会的按摩手法,给老爹轻重适宜地揉搓了一会。
     很快,老爹就睡着了。
     发出了悠长、深沉的鼾声。
     阿布给老爹盖上一床有阳光味道的棉被,又将地龙的火拨得旺些。
     十一月的杨柳湖,已经很冷了。
    喜欢。
  

第122章 边境风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