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如今偌大的皇宫全是新帝的人手,气象自然也会有所变化。
     当初卫辞还在翰林院时,先帝很喜欢传召他,所以卫辞对皇宫还算熟悉。
     他被人带着一路到了天子居住的太极宫。
     太极宫内龙涎香的气味充斥在每个角落,鎏金蟠龙柱在壁纸上投下斑驳暗影。
     卫辞跪在青砖上,额头沁出细汗。
     这一路快马加鞭不敢有丝毫耽误,岂止额头,连后背都有了汗意。
     卫辞虽然跪在地上但挡不住思维发散,他暗暗想着也不知道他这样算不算御前失仪。
     “几年不见,卫卿清减了许多啊。”
     上首传来昌泰帝威严的声音,卫辞不敢抬头,他沉声回话:
     “当年陛下曾告诉臣,为官者当以民生为念。
     因此这三年臣在静江夙兴夜寐,不敢有负圣恩。”
     当年卫辞与还是四皇子的皇上一起赈灾时。
     他的确说过一句“为官者当以民生为念。”
     皇上闻言“呵呵”一笑:
     “朕听说你离开静江之前,光是万民伞就收了好几把,果然是我大周的股肱之臣,群臣的楷模。”
     卫辞哪里敢接这样的夸赞,一瞬间他头更低了:
     “陛下谬赞,微臣愧不敢当。”
     卫辞不知此时皇上的表情是什么样,更不知他对自己到底是何看法,只能谨慎谨慎再谨慎。
     不曾想皇上却道:
     “卫卿何必谦虚,你自是当的起朕的夸赞的。
     毕竟卫卿为了改善静江的民生,提高静江的赋税。
     连写戏本这种事都做了,卫卿的牺牲不可谓不大啊。”
     此话一出卫辞当场愣住,皇上怎么连这种事都知道?
     他一直还以为自己瞒的挺好的。
     看到卫辞愣住,皇上再次轻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呵,红糖记,写的挺好,一点都看不出卫卿这是为了让静江的红糖货卖的更好而写。”
     卫辞头越发低,这次是羞的。
     在大周写戏本这种事真的难登大雅之堂。
     所以卫辞把《红糖记》的戏本给了最初帮他排戏的霓裳苑。
     外面的人都以为这《红糖记》是静江一家戏院的戏本,完全没想到这是卫辞的作品。
     “陛下,微臣…微臣也是为了改善静江百姓的困苦生活,这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好在皇上根本不在意,他抬手免了卫辞的礼:
     “行了,别跪着了,起来吧。”
     等卫辞站起身后皇上才又道:
     “卫卿不必紧张,朕怎会不知你是一番苦心。
     作为父母官,只要能让治下的百姓吃饱穿暖,用些别出心裁的方法又有何不可。”
     卫辞暗暗松了口气,皇上不嫌他行为出格就好。
     只有身处这个时代,才能真正了解这个时代文人的傲慢。
     莫说立在朝堂之上的大臣,就是刚考取功名的秀才想做些养家的营生都有限制。
     秀才作为科举体系中的最低功名获得者,已属“士”阶层。
     所以他们只能从事私塾先生,账房,代写书信等“清贵”的工作。
     若是秀才不顾身份,去从事工匠、商贩、仆役等职业。
     就会被视为“堕入下流”,遭乡邻鄙夷,更有甚者可能被剥夺功名。
    喜欢。
  

第296章 面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