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尔雅回到家里时,卫辞还没下值,卫岳出门去查看京中要开办的花容阁与云衣阁的装修与库存。
     周三娘想要种菜,卫木匠虽然言语反对。
     但还是让松柏给他寻了一些烂木头,打算订的四四方方。
     可以往里面填土种点菜,放到后院去。
     这样周三娘以后也有点事忙,她闲不住,闲下来反而难受。
     王婶还在厨房忙活,尔雅想着有空还是要去采买两个下人回来。
     现在家里人多了,院子也大了,光靠王婶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
     王安要跟着卫辞,松柏要看门,都帮不了王婶什么。
     回到卧室尔雅摘下身上的首饰,换了件更舒适的常服。
     她刚换完衣裳卫辞就下值回家了,还给尔雅带了正明斋的自来红。
     自来红是一种跟月饼有点像的点心,也叫红月饼,是正明斋的招牌点心。
     尔雅最喜欢吃月饼,卫辞想着母亲应该会喜欢这种点心,所以下值以后特意去买的。
     接到儿子买回来的点心,尔雅很高兴,她倒不在意一口吃的。
     但她欢喜卫辞每次出门都记着她的心意。
     催着卫辞换下官服,尔雅向卫辞提起了她今天遇到秦妙清的事,并说了自己的打算。
     听完尔雅的话卫辞不由得眉头轻皱,满脸反对道:
     “娘,你不用为我操这些心,我把你接到京城是想让你享福的,不是让你费心筹谋我的前程的。”
     尔雅不赞同卫辞的说法:
     “你是我儿子,我不为你费心筹谋还能为谁?
     这事你就别管了,你现在听我的找点靠谱的人,看能不能盯着秦姑娘的动静才是正经事。”
     听到尔雅的话卫辞心中涌出暖流,他现在已经完全能体会到前世听人说的,哪怕你八十岁,在父母眼中依旧是孩子。
     卫辞拦不住尔雅要接触秦妙清,只能给她支招。
     他告诉尔雅,太子妃与赵王妃还有几位王爷的王妃在京中都有嫁妆铺子产业。
     并将几位皇子妃的产业分布在什么地方,哪条街道一一告诉了尔雅。
     届时尔雅可以以开绸缎庄和胭脂铺为由,询问秦妙清开在这些地方怎么样。
     将来无论是太子登基,还是赵王获胜,亦或哪位皇子笑到最后,他们的正妃都一定是未来的皇后。
     正所谓同行是冤家,秦妙清若是知道将来哪位皇子登基。
     应该会下意识劝尔雅避开某位皇子妃的店铺,不要跟未来的皇后抢生意。
     就算秦妙清不提醒尔雅也没事,她可以借着铺子的话题,主动在秦妙清面前提起这些王妃。
     然后观察秦妙清的反应,总能看出点头绪的。
     就算最后什么都看不出也没关系,多跟秦妙清接触几次。
     看她言语中对哪位皇子最热切,对哪位皇子妃的喜好最了解,迟早能看出点东西的。
     卫辞说的这些正是尔雅想做的,与卫辞商量完这些事后,正好卫岳也回家了。
     卫岳与卫辞倒也父子连心,他也带了正明斋的几样点心回来,其中也有自来红。
     今日卫岳查看完京中花容阁与云衣阁的选址与装修后,又在京中逛了一圈。
     恰巧看到正明斋的生意极好,他就选了几样点心带回家给家人尝尝。
     晚上一家五口人坐在一起吃饭,周三娘让卫岳尔雅帮忙,什么时候有空给她带些种子回来,她想种菜。
     尔雅劝她和卫木匠没事也可以出门走走,不必把自己关在家里,他们身体还很硬朗。
     卫家出门没多远就有一条热闹的街道。
     两人出门叫上松柏,有松柏陪着也不怕迷路。
     周三娘听到尔雅的话有些兴奋,又有些疑虑。
     她不会说官话,有点怕京中的人听不懂她说的话笑话她。
     卫辞告诉她官话不难学,周三娘虽然不会说官话但她差不多能听懂。
     多出门跟人交流交流,很快就会了。
     有尔雅和卫辞鼓励,后来周三娘和卫木匠也经常出门逛逛。
     熟悉周围的环境后,周三娘最喜欢去附近不远的菜市场跟人讲价买菜,很快就学会了说带着青州口音的官话。
     再后来她种的菜长出来后,偶尔吃不完,她还学着别的老头老太太,出去摆摊卖菜。
     不过因为品种单调,她的菜很多时候都卖不出去,但这并不耽误她乐此不疲的去卖菜。
     卖多少钱她不在意,她如今吃饭住宿不花钱,衣服什么的也都有尔雅提供,根本花不到钱。
     再加上她手里攒的有钱,所以不指望卖菜赚钱。
     她就是喜欢卖菜的时候跟一起摆摊的人聊天唠嗑。
     日子过得快又清闲,还能听说不说八卦。
     京城人多地方大,啥稀奇事都有,今天张家的老爷因为逛青楼跟媳妇打架了。
     明天李家的婆婆偷菜被人抓住了,周三娘听的津津有味,不到天黑都不想回家。
     而卫木匠则喜欢去逛茶楼和木雕店,他以前是个木匠,木雕也会些,只是手艺不算特别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时候在木雕店看到喜欢的作品就多观察一番,心中暗暗记下,然后回去自己找木头雕刻。
     后来他雕刻的多了还拿去给店主看,店主看他有些出色的作品就出钱收下了,这也算卫木匠挣的外快。
     不过他挣得外快大都被他花到了茶楼里。
     尤其是茶楼的说书先生讲《莫欺少年穷》与《少年包青天》的时候。
     卫木匠一兴奋还会打赏,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孙子写的故事。
     卫辞以前写的画本小说不知何时被引到了京城,卖的极好。
     可惜卫辞当年跟人谈的分成只分两年时间。
     所以哪怕现在他的画本小说在京中卖的再好他也拿不到钱了。
     话本火起来后自然又被引进了茶楼由说书先生来讲。
     这两本小说一个爽文,一个悬疑都十分卖座。
     卫木匠第一次听就爱上了,并在饭桌上提起。
     卫岳一听这两个名字就笑了,告诉他这是他孙子写的。
     卫木匠没想到他孙子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居然都写书了,不由得更加骄傲。
     从那以后往茶楼跑的更勤快了,只要茶楼讲这两个故事他就去听,听的都会背了还乐此不疲。
     总之老两口在京中的日子过得都挺精彩,各有各的事忙碌。
     相比周三娘和卫木匠老两口的悠闲,尔雅与卫岳就有些忙的不可开交了。
     为了卫辞的婚事就早点定下,卫辞的师母王夫人跟尔雅通完

第162章 日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