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异。”
男子眼中闪过讶异:“您这话点醒了我。我们总是在寻找差异,却忽略了人性底层的相通之处。”
当晚,苏明远独自站在书院回廊下,望着天空中半明半暗的月亮。这个时代的月亮,与庆朝时一般无二,只是少了些诗意,多了些科学解释。他有时会想起那个夜晚——殿试揭榜后,他身着红袍,在京城满月下骑马徐行,百姓夹道欢呼,空气中弥漫着酒香和希望。
而今,他在这个陌生的时代,重新找到了传递价值的方式。
“明远,还不休息?”李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递来一杯热茶,是现代人爱喝的奶茶,甜腻中带着茶香。
“多谢芳姐。”苏明远接过,小啜一口。他始终不习惯这过分的甜味,却感激这份关怀。
“今天的课程反馈非常好,”李芳靠着栏杆,望向远处城市的霓虹,“特别是你关于礼仪本质的讲解,打动了许多人。”
苏明远微笑:“我不过是把古人智慧用现代人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就是你最珍贵的地方,”李芳转头看他,目光中有苏明远看不懂的复杂情绪,“你身上有种...穿越时空的透彻。有时候我觉得你好像真的从古代走来似的。”
苏明远心中一震,面上却不露声色:“或许是我读古书太多的缘故。”
那个秘密,他从未对任何人诉说。谁会相信他是庆朝状元,因一场意外跨越千年时空,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有时他自己都觉得恍如一梦。
三周后,改良版的《现代礼仪手册》上线了。苏明远坚持保留了传统礼仪的精神内核,却赋予了它们现代化的形式。李芳带领的团队设计了精美的界面和动画演示,让古老礼仪活了起来。
下载量破百万的那天,团队举办了小型庆功会。苏明远被推到大屏幕前,看着不断滚动的评论区。
“看这条!”一个年轻编辑喊道,“有用户晒出了自己设计的‘云雷纹名片,说客户一眼就记住了他!”
另一条评论被放大:“今天用叉手礼与客户见面,原本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客户说这个动作让他感到被尊重,顺利签下了合同。”
苏明远静静地站着,眼前浮现出庆朝文人交换名刺的场景,那些精致的花笺上印着个人印记,与如今的名片何其相似;他想起商业谈判中双方互相致意的场景,与庆朝商人签订契约前的礼节如出一辙。
形式变了,核心未变。
庆功会结束后,苏明远独自登上书院最高处的观景台。远处是现代都市的不夜灯火,近处是书院保留的古建筑群落。他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那是他穿越时随身携带的唯一庆朝物品。月光下,玉佩泛着温润的光泽。
“父亲大人,母亲大人,”他对着玉佩轻声低语,仿佛在与庆朝的父母对话,“孩儿不孝,未能承欢膝下。然今日所学所教,未曾辱没苏家门风。礼仪之精神,纵越千年,仍能滋养人心...”
他的话戛然而止,因为听到身后有轻微的脚步声。
安娜站在不远处,有些不好意思:“苏老师,抱歉打扰您了。我忘了拿东西,回来取的时候听到有人说话...”
她犹豫了一下,继续道:“您刚才是在...祈祷吗?”
苏明远微微摇头:“不过是对月抒怀罢了。安娜同学为何去而复返?”
安娜走近几步,月光照亮她认真的面庞:“我只是想亲自谢谢您,苏老师。您的课程让我明白,理解一种文化最好的方式,不是简单地模仿形式,而是理解形式背后的心意。”
苏明远颔首:“你能领悟至此,实属难得。”
“其实,”安娜顿了顿,“我小时候跟祖母学过一种古老的德国问候礼,几乎被人们遗忘了。上了您的课,我才想起那份记忆,想起祖母教我这个动作时说的——‘礼仪是把心放在手上,递给别人。”
她做了一个简单而优雅的动作——右手轻触左胸,然后向前微微伸展。
苏明远感到心头一震。不同的文化,相似的精神。他忽然明白了自己穿越至此的意义——不是简单地传授古老礼仪,而是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古今中外人们对尊重的共同渴望。
“谢谢你,安娜。”他真诚地说,“今日我从你这里也学到了重要的一课。”
安娜笑起来,行了一个刚学会的叉手礼,不太标准,却充满诚意。苏明远以标准叉手礼回之。
月光下,一今一古,一中一外,两种礼仪再次交汇,和谐如一首无声的诗。
送走安娜后,苏明远再次望向远方都市的璀璨灯火。这个时代有太多他仍在学习的事物——智能手机、高速列车、虚拟现实...但有一点他越来越确定: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人心对真诚连接的渴望不会改变。
他从怀中取出那枚始终随身携带的玉佩,轻轻摩挲着上面刻着的“礼”字。这是他及冠那年父亲所赠,寓意“以礼立身”。
如今,他在这千年后的世界,终于为这个字找到了新的注解。
夜风渐起,拂过书院的檐铃,发出清脆声响,宛如来自过去的问候。苏明远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古木的沉香与现代都市的气息。
他忽然不再感到自己是时空的异客。
古老礼仪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了新姿态,而他也一样。
开启新对话
喜欢。
第25章 庆朝礼仪入现代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