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章 李芳任书院副院长[1/2页]

我来现代当明星 蜗牛涂涂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窗外细雨绵绵,敲打着李芳办公室的玻璃窗。室内,一侧是亮着幽光的电脑屏幕和整齐摆放的打印机,另一侧则是泛黄的古代契约文书,被精心装裱后挂满整面墙。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时空在这个空间里奇妙地共存着,恰如它的主人此刻的心境。
     苏明远站在文书前,手指轻抚过那些已经模糊的墨迹。这些契约上的字迹让他想起自己曾经苦练的馆阁体,那些为科举考试日夜苦读的岁月。如今想来,竟恍如隔世。
     “明远,你看这份明万历年间的地契,”李芳的声音从办公桌后传来,“上面详细记载了土地边界、买卖双方甚至中间人的信息。古人做事,自有其章法。”
     苏明远转身,见李芳正将一架古朴的算盘放在桌面上。那算盘珠子已被磨得光滑,显然经常被人使用。
     “副院长似乎格外喜爱这算盘。”苏明远说道。
     李芳笑了笑,手指轻拨算珠,发出清脆的响声:“计算机能算数,但这算盘能算心。每拨一子,都要思虑周全,如同文化传承,急不得,乱不得。”
     门忽然被轻轻叩响。一个名叫赵辰的弟子低着头走进来,脸上写满沮丧。
     “副院长,我...我没能当选国学社社长。”赵辰声音低沉,几乎被雨声淹没。
     李芳示意他坐下,不急着说话,只是从茶具中取出三只紫砂杯,缓缓注入热水温壶。水汽袅袅上升,在古今交融的办公室里弥漫开来。
     “明远,你如何看?”李芳忽然问道。
     苏明远微微一怔。自穿越至此,他虽被书院收留,却总觉得自己像个旁观者,观察这个陌生而奇异的时代。李芳虽知他来历,却从未当众让他发表见解。
     “学生以为,”苏明远谨慎地开口,“赵辰师弟所求,无非是认可与价值实现。古往今来,人之所求,大抵相同。”
     李芳点头:“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开解?”
     苏明远沉思片刻,道:“《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武侯此言,非仅指治国,亦可用于社团组织。赵师弟若真心向学,何愁无处施展才能?社团之中,需各司其职,非唯有社长方能贡献力量。”
     赵辰抬头,眼中略有不解:“可我希望能够实施自己的计划,带领社团...”
     “统领全局固然重要,然一军之帅,亦需良将辅佐。”苏明远语气渐入佳境,仿佛回到了当年在翰林院与同僚论道的时光,“昔日管仲为相,鲍叔牙甘居其下,齐桓公方成霸业。团队协作,贵在知人善任,各展所长。”
     李芳眼中闪过赞许之色,接着开口:“明远说得很好。而我则想用现代管理学的‘SWOT分析法为你分析一下。”她取过白板笔,画下一个四格矩阵。
     “SWOT代表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李芳解释道,“你没当选社长,表面上是一次失败,但若分析其中因由,反而能找到更适合你的道路。”
     苏明远凝神细听,虽不完全明白这些陌生词汇,却领会了其中精髓。他忽然意识到,李芳的方法与古人“审时度势”的智慧异曲同工,只是用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古今智慧本就该像这样拧成一股绳,”李芳敲了敲桌上的算盘,“我这个‘幕僚,现在要算的是文化传承的大账。”
     赵辰离开时,神色已然明朗许多。办公室里重归安静,只剩雨声淅沥。
     苏明远望着窗外现代与传统交织的校园景象,不禁感慨万千。他本是明朝万历年的状元,因一场意外穿越时空,来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书院收留了他,而李芳更是力排众议,让他以“特聘学者”身份留下。
     “明远似乎有心事?”李芳问道,递过一杯刚沏好的龙井。
     苏明远接过茶盏,温热透过紫砂传递到掌心:“只是想起自己初来时的困惑。这个世界与我熟知的大明相去甚远,然人性依旧,求知之心依旧。”
     李芳微笑:“所以你理解我为何要用‘科举制改良书院考核了?每月‘月考

第9章 李芳任书院副院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