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明远转头望去,只见院墙上探进几个脑袋 —— 是附近的街坊邻居,王大爷举着个老式收音机,李婶儿端着刚蒸好的包子,还有几个小学生趴在墙头,手里攥着作业本。
34;明远啊!34; 王大爷扯着嗓子喊,34;给大伙儿背段《三字经》呗!34;
苏明远忍俊不禁,对着院墙一拱手:34;王大爷且听好了 ——39;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39;34; 刚背到 34;窦燕山,有义方34;,忽然听见李婶儿嘀咕:34;哎,这和我孙子课本里的咋不一样?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李婶儿有所不知,34; 苏明远笑道,34;现代《三字经》多有删减,原版此处还有 39; 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39;......34; 他忽然瞥见小学生们掏出笔记本,忙说,34;不过小朋友们还是以课本为准,莫要混淆了。34;
直播间里的弹幕早已笑成一片:
【苏先生太接地气了!】
【王大爷和李婶儿才是最佳助攻!】
【建议苏先生开个《三字经》公开课!】
就在这时,屏幕右上角忽然弹出一条连线请求 —— 是陈浩然的直播间。苏明远挑眉,冲镜头点点头,只见画面一转,陈浩然那张化着精致妆容的脸出现在屏幕上。
34;苏状元果然好记性啊,34; 陈浩然嘴角上扬,眼里却带着冷意,34;不过这《四库全书》毕竟是清朝编纂的,难免有篡改之处,苏状元这么推崇,莫不是......34;
34;陈公子是想说 39; 封建余孽 39;?34; 苏明远淡淡一笑,34;当年乾隆帝编纂《四库全书》,虽有删改,却也保存了大量古籍。就像这直播间,34; 他忽然指着镜头,34;虽用了铁盒传音、光影成像之术,却也能传递古今文化,陈公子何必因噎废食?34;
陈浩然脸色一滞,忽然看见弹幕里有人刷 34;陈浩然初中辍学34;,忙说:34;我只是担心苏状元误导观众,毕竟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抱着老古董不放......34;
34;老古董?34; 苏明远忽然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幅卷轴展开,34;这是我前日在潘家园淘的宋拓本《九成宫醴泉铭》,陈公子可识得上面的字?34;
陈浩然看着卷轴上密密麻麻的小楷,额头微微冒汗:34;我...... 我当然识得!这不是...... 这是......34;
34;此乃欧阳询晚年力作,34; 苏明远指尖划过字迹,34;其笔法刚健险劲,结构严谨端庄,陈公子若有兴趣,明日可来寒舍,明远当扫榻相迎,共赏墨宝。34;
弹幕里顿时响起一片嘘声:
【陈浩然脸都绿了!】
【苏先生这是下战书啊!】
【求陈公子别再自取其辱了!】
陈浩然勉强笑了笑,匆匆说了句 34;有事要忙34;,便关掉了连线。苏明远望着黑屏的屏幕,忽然想起今早林婉儿说的话:34;现代人啊,总以为古代人都是老学究,却不知 39;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39; 也是古人说的。34; 他转身望向窗外,阳光正穿过老槐树的枝叶,在青砖地上织出一片斑驳的光影,仿佛古今交织的画卷。
34;接下来,34; 他重新坐回桌前,34;哪位看官想考校明远的 39; 过目不忘 39;?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34; 他忽然瞥见王大爷举着的收音机,34;市井俗曲亦可。34;
【那背段《牡丹亭》吧!】
【我要听《聊斋志异》!】
【苏先生能不能背《新华字典》?】
苏明远笑着摇头:34;《新华字典》嘛,明远倒是识得几个字,只是这 39; 茴39; 字有四种写法......34; 他忽然看见李芳在门廊下比了个 34;停34; 的手势,才想起直播时长已近两小时,34;今日时辰不早了,明远便以一首《夏日绝句》作结吧 ——39;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9;34;
弹幕里刷起一片 34;66634;,苏明远望着镜头,忽然想起初到现代时,在小剧场里第一次朗诵《将进酒》的场景。那时他还不知道什么是直播,什么是粉丝,只想着 34;既来之,则安之34;。如今他站在这直播间里,背对着千百年的光阴,却觉得从未如此贴近这个时代。
34;诸位看官,34; 他起身一揖,34;明日同一时辰,明远仍在此处,与诸君共话古今。34;
镜头渐渐暗下去,苏明远听见院外传来王大爷的声音:34;明远啊,晚上来家里吃饭,你李婶儿蒸了槐花包子!34; 他笑着应了一声,忽然看见书桌上的《四库全书》里,一片银杏叶正轻轻颤动,仿佛在诉说着某个跨越时空的秘密。
喜欢。
第67章 直播验证 “过目不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