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慕贤手中的筷子“啪嗒”一声掉在桌上,他浑然不觉,只死死盯着秦文,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人。陈观涛更是呼吸一窒,握着酒杯的手指微微发白。
“正是在下。”秦文平静颔首。
“失敬!失敬至极!”赵明诚霍然起身,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双手郑重地捧起酒杯,
“秦公子,请受赵某一拜!不瞒公子,赵某案头便有一册贵号所出的‘镀金账本,其记账法门之精巧,算理运用之精妙,实乃赵某平生仅见!今日得见真神,方知公子胸中经纬!
这杯,敬公子经世致用之才!”他仰头一饮而尽,姿态恭敬。
秦文连忙起身还礼,陪饮一杯,心中暗忖:这赵明诚果然是个识货的务实派。
陈观涛的神色变幻不定,震惊、恍然、复杂交织在一起。
他沉默了数息,才缓缓道:
“清明前后,老夫入京,曾蒙长公主召见。言谈间,她便提及一位‘秦公子,盛赞其才具非凡,乃太福祥之主…当时老夫只道是寻常商贾,未入心间
。今日方知,长公主慧眼如炬…”他看向秦文的目光彻底变了,少了几分轻视,多了几分探究与凝重,
“秦公子,老夫还是那句话,你欲将这半工半读,如何落到实处?老夫洗耳恭听。”他不再纠缠于诗词或身份,直接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秦文见时机成熟,放下银箸,起身道:
“纸上谈兵终觉浅。诸位先生若已尽兴,不如移步,随晚辈去那工坊区一观?百川书院育人之‘新路,根基便在此处。”
“善!”陈观涛第一个应声,他倒要看看,这商贾口中能“兴邦”的“技”,究竟是何模样。
一行人离了雅室,穿过书声琅琅的庭院,步入南面那片格局方正、墙体厚实的新建工坊区。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木料、金属的气息。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眼前豁然开朗。
偌大的工坊内,光线充足。
数十名穿着统一灰色工装、年纪不一的匠人(实为遴选出的寒门学子)正埋头于各自工位。
最震撼的莫过于中央区域。
只见一排排黄铜铸造、打磨得锃亮的方格子,密密麻麻排列在巨大的木架之上。
每个格子里,都倒扣着一枚枚同样大小的铅质小方块。
燕毛秋,这位被秦文从流放地赎买回来的皇家造纸匠人,如今是这印刷工坊的主事。
他见东家引着几位气度不凡的老者进来,连忙上前,拿起一枚铅块,双手恭敬地递给陈观涛:“老先生请看,此乃‘活字。”
陈观涛接过那枚冰冷的铅块,入手沉甸甸。
只见方块顶端,一个清晰无比、反刻的宋体“学”字赫然在目!笔画刚劲,棱角分明,比他珍藏的任何碑帖拓本都更为精准规范!
“活…活字?”陈观涛枯瘦的手指摩挲着那凸起的反字纹路,指尖传来金属特有的冰凉与坚硬触感,心中却翻涌起惊涛骇浪!他一生与书册典籍打交道,深知雕版印刷之繁难。
一套书版,费时数月乃至数年,稍有错漏,整版尽毁!而眼
第351章 寒门匠光(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