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久居人上的威仪。
“晚辈秦文,拜见老太爷。”秦文走入院中,拱手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揖礼,声音清朗。
他穿越而来,除了被形势所迫的几次,骨子里对下跪磕头这套礼法始终带着现代人的疏离与抗拒。
周老太爷缓缓转过身,银白的须发在雾气中似有微光。
他并未让秦文起身,两道审视的目光如同实质,在秦文身上足足停留了十数息的时间,方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淀了数十年的、不容置疑的礼法重量:
“年轻人,见了长者,为何不跪?”
气氛骤然凝滞。院中侍立的老仆垂着头,大气不敢出。冬雨在院门口也捏紧了衣角。
秦文直起身,迎向老人锐利的目光,脸上依旧带着恭敬,语气却不卑不亢:
“回老太爷话。太福祥自创立之初,便立下规矩,除祭告天地祖先等特定场合,日常相见,废跪拜之礼。此乃我太福祥立身之本,望老太爷体察。”
他深知,这“废跪拜”之举,在周老太爷这等恪守古礼的士绅眼中,不啻为离经叛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老太爷花白的眉毛陡然一扬,显然被秦文这番“大逆不道”的言论激怒了,声音陡然拔高,带着训斥的口吻:
“荒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乃圣人之训!尔等削发明志也罢,竟连这跪拜之礼也要废弃?礼崩乐坏,纲常何在?你太福祥立的是哪门子的身?行的又是哪门子的本?”
他指向秦文头上的皮帽,显然也注意到了那不合礼法的短发。
秦文并未被老人的气势压倒,反而上前一步,语气沉稳,条理清晰,带着商人特有的务实:
“老太爷息怒。晚辈以为,礼法之本,在于诚敬,在于实用,而非徒具其表。
跪拜之礼,于尊长者而言,受之可有增益?于卑下者而言,行之可生真心?恐徒增烦冗,耗时费力。至于这头发,”
他摘下皮帽,露出利落的短发,
“长发难洁,易生虮虱,于劳作、行军、匠造皆是不便。太福祥上下,无论匠人、军士、管事,皆需干净利落,讲求效率。省下梳洗盘发之工,多打一件农具,多织一尺布,多造一杆火铳,岂不更利国利民?
若说身体发肤不敢毁伤,那每日劳作,手上茧子、身上汗水,岂非亦是损伤?圣人之训,当取其精髓,明其大义,而非拘泥于毛发长短、跪拜与否之末节。”
他这番话,将现代卫生观念、效率意识与实用主义思想,用最朴实的语言包裹起来,直指封建礼法中繁琐虚浮的弊端。
周老太爷听得脸色由白转红,又由红转青。他一生浸淫圣贤书,讲究的是“礼不可废”、“祖宗成法”,
何曾听过如此离经叛道、却又似乎带着某种歪理的“实用论”?他想反驳,想引经据典,斥责秦文“数典忘祖”、“夷狄之俗”,但看着秦文那双清澈坦荡、毫无惧色的眼睛,听着他那套“省时省力多产出”的歪理,
一时竟觉得胸口憋闷,准备好的大篇斥责堵在喉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秦文这套逻辑,完全跳出了他熟悉的辩论框架,打在了他奉为圭臬的礼法最不接地气的地方。
“你…你…”周老太爷指着秦文,手指微微颤抖,半晌,一甩袖子,那玄色狐裘在雾气中划过一道愤怒的弧线,
“竖子不足与谋!”他不再看秦文一眼,转身拂袖,带着满腔的怒火和被冒犯的尊严,脚步略有些踉跄地径直朝内室走去。老仆慌忙跟上搀扶。
秦文站在原地,看着老人消失在门帘后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这场新旧观念的碰撞,只是开始。
周老太爷代表的是盘踞千年的礼法壁垒,而他秦文,正试图用实用主义的凿子,在这壁垒上撬开一道缝隙。
路,还很长。深秋的浓雾,依旧沉沉地笼罩着栖云居,也笼罩着太福祥前行的方向。
喜欢。
第347章 礼火硝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