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出一口恶气,顺便警告汇通莫要染指粮业。
万没想到,秦文的报复如此迅疾狠辣,竟将这“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的恶行,直接捅到了朝堂之上!此刻被皇帝点名,冷汗瞬间浸透了内衫。
“陛……陛下,”郑存一慌忙出列,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臣……臣实在不知!虎卫营各部驻防皆按规制,若无军令,岂敢擅动?此事必有蹊跷!臣……臣这就回去彻查,定给陛下一个交代!”他只想赶紧脱身,回去销毁痕迹,再寻替罪羔羊。
“彻查?”一直沉默的左相张授民再次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瞬间吸引了所有目光。他缓步出班,先是对皇帝一礼,才转向郑存一,语气带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沉重:
“郑侍郎日理万机,兵部事务繁剧,一时失察,情有可原。” 这话一出,郑存一心头竟莫名生出一丝荒谬的感激,难道这素来不假辞色的老左相今日转了性?
然而,张授民话锋陡转,如同冰锥刺骨:
“然则,京都防务,国之命脉,社稷所系!虎卫营、龙庭军,拱卫京畿重地,责任何其重大?
岂能因‘事务繁剧便生此等骇人听闻之疏漏!此非郑侍郎一人之责,实乃体制之弊!兵部者,掌武官铨选、军籍舆图、军械粮秣,本非统兵之衙。
以一介文臣,统御如狼似虎之野战强兵,名不正则言不顺,权责不清,焉能不出乱象?长此以往,非但京畿难安,更恐有尾大不掉之患!老臣斗胆,恳请陛下,收回虎卫、龙庭二军兵权,另择忠勇干练之宿将,专司京都防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乃正本清源,稳固国基之策!” 他这番话,引经据典,直指要害,将一起看似偶发的“兵痞作乱”,骤然提升到了国家兵制安危的层面。
“哗——!”
殿内彻底炸开了锅。张授民此言,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收回兵权?另择宿将?这触动的可是盘踞京都数十年的庞大利益网络!
右相苏明远,年约五旬,保养得宜,一身簇新的深紫蟒袍,腰缠玉带,代表着世家勋贵的利益,与龙庭军关系更是千丝万缕。
他再也按捺不住,急步出列,声音洪亮,带着急切:
“陛下!左相大人此言,臣以为万万不可!”
他先对陈嘉一礼,随即转向张授民,言辞恳切中带着锋芒,
“张相忧国之心,天地可鉴。然则,治大国如烹小鲜,岂能操之过急?虎卫、龙庭二军,成军数十载,拱卫京畿,功勋卓着!
将士们熟悉京都一草一木,人情地理,此乃禁军初来乍到所不能及!骤然换防,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万一有警,如何应对?此其一!”
他顿了顿,环视群臣,继续道:
“其二,二军将士久驻京畿,家眷产业多在于此,骤然调离或撤编,必致人心惶惶,军心不稳!若因此而生哗变,岂非动摇国本?
其三,京都防务,牵一发而动全身。禁军职责重在宫禁宿卫,若骤然接管偌大外城防务,兵力是否充足?经验是否足够?此皆需从长计议,
岂能因一时一事之失,便行此动摇根基之举?望陛下与左相三思!” 苏明远的话,句句在理,既强调了现实困难,又隐含了对可能引发动荡的警告,更巧妙地维护了龙庭军及其背后势力的利益。
喜欢。
第340章 权枢暗流(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