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八月初十,风尘仆仆的孙大海终于回到了太福祥。他带回的东西,让见多识广的秦文也惊喜得几乎跳起来。
“东家!东家!您快看!”孙大海顾不上洗去一路风尘,献宝般打开几个鼓囊囊的油布包裹。里面是各种形态各异的种子和几样奇特的块茎、果实:鲜红的辣椒籽、表皮粗糙的红薯、沾着泥土的土豆、黄澄澄的香蕉、散发着异香的芒果、紫亮的茄子、还有红彤彤、形似灯笼的…西红柿(番茄)!
“大海!你立了大功了!”秦文激动地拿起一枚辣椒种子,又掂量着沉甸甸的红薯,仿佛捧着稀世珍宝,“这些都是无价之宝啊!尤其是这土豆、红薯,若能推广,活人无数!”
孙大海咧嘴一笑,露出被海风吹得黝黑的脸庞:“东家,您不知道,这趟出海,可真是开了眼了!那海上的大船,比咱们的楼船还高还大!船帮上开着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看着就瘆人!”他手舞足蹈地比划着炮口的形状。
秦文心中一动,追问道:“有没有那种冒着滚滚黑烟,发出轰隆巨响,不用帆也能跑的船?”
孙大海茫然地摇摇头:“没见着。都是靠风帆,大的船上,怕是有上百号人操弄。他们说的话叽里咕噜,一句也听不懂。”他接着详细描述了所见:巨大的三桅帆船、奇异的服饰、陌生的旗帜、以及港口繁忙的贸易景象。
秦文听着,眼神越来越亮:“大航海时代…果然开始了!”他低声自语,随即对孙大海道,“他们船上的火炮,其威力射程,恐怕远非我大梁那些老旧火器可比。这是我们巨大的差距!”
“大海,辛苦了!这趟差事办得极好!回去好好歇息一阵,重重有赏!”秦文拍着孙大海的肩膀。
“谢东家!”孙大海憨厚一笑,随即想起什么,朝身后招招手,“对了东家,这位就是我跟您提过的,造船的万师傅!老万,快过来见过东家!”
一个身材精瘦、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中年汉子小跑过来,他脸上带着风霜刻下的痕迹,眼神却锐利有神。他习惯性地就要屈膝下拜:“小人万有福,给东家磕头!”
秦文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扶住:“万师傅不必多礼!太福祥不兴这套,往后见面,拱手即可。”
万有福被扶住,这才抬起头,仔细打量眼前这位传说中的“东家”。他一直以为能支撑起太福祥这般产业的,必是位阅历深厚的长者,未曾想竟如此年轻,心中不免惊疑。
“万师傅精于造船?”秦文开门见山。
“回东家话,小的祖辈都是吃这碗饭的,算是家传的手艺。”万有福恭敬答道。
“造过最大的船多大?”
“回东家,造过千石的海运商船,载人运货都使得。”
“海船也会造?”
“会!小的祖上就是专造海船的,传下来的手艺。”
秦文点点头,目光灼灼地抛出一个石破天惊的问题:“那…有没有想过,用铁板来造海船?”
“铁…铁板?”万有福瞬间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东家…这…这铁入水即沉,乃是天性!如何能造船?这…这不是…不可能吗?”他下意识地摇头,根深蒂固的认知被这离奇的想法冲击得摇摇欲坠。
“当然可能!”秦文语气笃定,眼中闪烁着超越时代的光芒,“铁壳船,远比木船更坚固,更耐风浪,寿命也更长!而且,它能造得更大!木船的大小,受限于能找到的龙骨巨木长度。而铁壳船,龙骨可以用精铁分段锻造连接,想造多长就造多长!”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势比划着分段连接、铆接密封等概念。
“铁壳…分段龙骨…水密舱…”一个个闻所未闻的名词从秦文口中蹦出。万有福初时还带着强烈的怀疑,但听着听着,那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浑浊的眼睛越来越亮,秦文描绘的蓝图虽然颠覆,却在逻辑上丝丝入扣,直指木船工艺的诸多瓶颈!他忍不住频频点头,口中喃喃:“原来如此…竟能这般…妙啊!”
孙大海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只觉东家所言如同天书。
这一番关于“铁甲巨舰”的畅谈,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末了,万有福猛地后退一步,对着秦文,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郑重其事地磕了三个响头,额头触地有声:“东家!小人万有福,今日方知天外有天!愿追随东家左右,肝脑涂地,钻研此铁甲造船之术!只求有生之年,能亲眼得见此等神物扬帆出海!”
看着眼前这位为技术蓝图彻底折服的老匠人,秦文心中感慨万千。大梁的匠人,会为跨越时代的技术而屈膝;文人,会为精深广博的文化而拜服;而商人…往往只被眼前的金银所蒙蔽。这,便是不同道路上的执着与局限。
喜欢。
第332章 海隅惊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