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2章 风起金陵[2/2页]

暗刃如锋 喜闻乐见的高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红党,正在召开全国代表会议,红党中央在革命圣地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老人家强调抗日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明确了“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的方针。
     而在1937年对于红党来说,也是关键的一年。
     1937年1月13日,红党中央领导机关从保安迁至革命圣地,标志着革命圣地成为抗战时期华夏革命的核心根据地。
     2月10日,红党中央提出联合抗倭的“五项要求”(如停止内战、保障民主权利等)与“四项保证”(如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红军改编等),推动两党合作。
     宋女士等蓝党党左派人士也提出恢复孙先生三大政策的议案,响应红党主张。
     长安事变造成了2月至6月中旬,周叶等人与蓝党代表,在长安、余杭、庐山等地谈判。
     常校长虽试图限制红党军队发展,但最终同意红党军队编为三个师共4.5万人。
     红党也在内部做好思想准备,如3月23日至31日,红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
     各地党的组织,成立抗战宣传队和训练班,培养抗战骨干。 成立抗战先锋队等组织。
     随着华北局势的不断紧张,红党提出了“保卫华北”“保卫京津”的主张,华北的抗战民众纷纷响应。
     以此同时的倭国,天皇对倭国内阁进行调整。支持侵略的近卫文麿接替主张谈判的林铣十郎内阁。
     近卫内阁时期设立了由首相、外相、藏相、陆相、海相组成的“五相会议”,以“不扩大方针”对华强硬政策,主张控制战争规模。
     倭国军方通过“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等制度干预组阁,近卫内阁标志着对华政策从局部冲突转向全面战争。
     急于建功立业的倭国军方,华北倭军频繁演习,6月起,驻丰台倭寇军队以攻占宛平城为目标开展挑衅性演习,为“七七事变”埋下伏笔。
     心急如焚的宋志,想尽快赶回沪上,安排好备战工作,以便尽快赶往燕京。
     但是小陈局长的安排和戴副局长的缠绕,使得宋志赶往燕京的计划破产,干脆就金陵未来工作进行安排。
     一直以来,对于蓝党政府的首都,沐春公司、远东公司和暗韧等组织,宋志都没有重点安排。
     这还引起了沐房安、付荣生、金新等人的疑惑,但宋志不为所动,坚持如此,因为宋志知道未来这里将发生什么。
     既然来不及前往燕京,宋志反而通过金新,传召来了苏省附近的三十多名暗韧与锋刃人员,目的是铲除倭国潜伏的间谍。
     这是这两个组织成立以来,仅次于“蜂蚁行动”之后,最大的一锄奸行动,这次行动主要以燕京、津门、沪上、苏杭和金陵为主。
     宋志给予留下的这些人员,一个最后的命令,1937年11月10日起,在金陵各区域流传“倭国天皇下令,屠杀华夏金陵人员,以震慑华夏。”并尽力组织金陵人员撤退。
     所有暗韧、锋刃人员11月底必须撤出金陵,为此还让这些人员需按照和挖掘通往外城的通道。
    喜欢。
  

第262章 风起金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