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司马迁自问这些年也算是见过世面,跋山涉水,走南闯北,眼界开阔了不少。
     回到长安后突然发现,自己见过的世面还是太少了,
     真正的世面还是在长安呀。
     纸张和印刷术,透明的玻璃,坚硬的水泥路,传说中亩产数千斤的新粮食,
     每一样都是如此新奇,除了玻璃暂时看不到什么特别的用处,其他每一样都能造福天下,
     现在他又看到了一人就能操控的耕犁,
     这个富民侯究竟还能带来多少惊喜?
     大汉如今使用的耕犁也叫耦犁,需要二牛三人一组才能使用,
     富民侯这里的耕犁竟然只需要一人一牛就能操控,效率何止提升了一倍,
     显然又是一个能造福天下的奇物。
     没有几个诸侯王关注过百姓如何耕种,对他们来说,食物不过是张口就有的东西,
     至于耕犁需要几头牛几个人操控,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到时间能收到地租就行。
     在陆鸣解释过这是在实验新的耕犁后,他们也就不再关注。
     刘彻主动补充道:“这种新式耕犁还有一些其他的农具,都是科学院新发明的,对于增产增收用处很多。”
     “朕明年会要求大农令在各地进行推广,务必尽快普及天下。”
     相比于望远镜,刘彻根本不怕这些东西泄密,
     天下百姓,无论是在郡县还是在诸侯国,
     归根结底都是他的子民,这些东西扩散的越快越好。
     行程的最后一站来到了育种温室。
     刘彻语气骄傲,“这个温室是富民侯的重大成果之一,土豆这些高产粮食正在这里进行育种,
     一年种两季,速度会快上不少。”
     温室并不稀奇,诸侯王们好奇的是传说中亩产数千斤的粮食,
     要是真有这个产量,他们以后的田租也能更多。
     现在大汉的田租是三十税一,按照比例而不是固定数量,百姓的粮食产量越高,他们收到的田租自然就越高。
     “陛下,这些粮食以后不知该如何推广?”
     赵王刘彭祖率先发问,这么直观的好处谁不想要呢。
     刘彻为难道:“种子太少,就是一年两季也难以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建造温室又比较费钱,只是育种就要耗费很长时间。”
     诸侯王们听懂了,刘彻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两个字,
     加钱!
     道理很简单,把种子推广到各个郡县,给到那些百姓,得到的收成是百姓和朝廷分,
     给到诸侯国,就是百姓,诸侯和朝廷分。
     刘彻为什么要先给诸侯国呢?
     陆鸣在一旁听得止不住偷笑,不愧是汉武帝,在要钱这方面真是豁得出去。
     历代王朝国库空虚的时候,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
     百姓被压榨的太狠,会有陈胜吴光站出来高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商人却没有谁敢直接站出来闹翻天,
     这就是最好的羔羊。
     但是刘彻不同,他谁都不放过,能薅的羊毛会薅得干干净净。
     大汉的诸侯王和列侯们也被他薅了一次又一次。
     只是诸侯王们家大业大,还能再去薅百

第226章 卷起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