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章 血色预言——初次交手[2/2页]

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 苍茫遗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格线正在被沙暴撕成碎片。
     车载计算机突然发出刺耳警报,战术地图上代表友军的蓝色光点集体闪烁——这是量子加密通信受到强电磁干扰的征兆。
     红狼抓起加密电台的喉麦:34;;各车切换激光通讯阵列,深蓝带二排向左翼散开!34;;
     他的命令被淹没在140毫米滑膛炮的轰鸣中,头车发射的炮射无人机在沙暴中炸开三团银色烟雾,这是专门针对低能见度环境开发的侦察弹药。
     全息屏上瞬间浮现出前方八公里处的热源轮廓:二十三辆改装自T72底盘的阿萨拉卫队装甲车,车顶架设着中国外贸版红箭12反坦克导弹。
     34;;红狼呼叫深蓝,确认接敌。34;;红狼的拇指在火控权限按钮上悬停半秒,34;;优先打击防空载具,露娜准备无人机蜂群。34;;
     露娜正将神经连接接口插入后颈,她的视网膜投影中浮现出H10034;;火箭天使34;;无人机的操控界面,这些六旋翼攻击机的碳纤维外壳上还带着沙漠盐渍——三天前它们刚在阿尔及尔港完成海雾环境测试。
     随着她瞳孔焦点锁定战术地图上的红色菱形标识,十二架无人机在沙暴中展开蜂群阵列,机腹挂载的微型导弹解除保险时发出的34;;咔嗒34;;声,通过骨传导耳机清晰可辨。
     34;;骇爪,给我打通电磁走廊。34;;露娜的左手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滑动,身旁的骇爪立刻启动车载干扰器。
     三百米外的通讯中继车顶部升起八边形相控阵天线,发射的定向微波在沙尘粒子间烧灼出临时信号通道。
     这个被GTI工程师戏称为34;;沙漠WIFI34;;的技术,实际是2028年战场验证过的跳频抗干扰方案升级版。
     当首轮炮击的炸点还在沙丘间滚动时,阿萨拉卫队的反击已然降临。四架米2434;;雌鹿34;;武装直升机从沙暴盲区突然现身,这些经过无人机化改装的古董装备了哈夫克集团的34;;旗手34;;巡飞弹,锈蚀的旋翼支架上还残留着利比亚内战时期的弹痕。
     它们像一群钢铁秃鹫扑向GTI车队,短翼下挂载的火箭巢喷出橘红色尾焰。
     34;;智能炮塔自由射击!34;;红狼拍下火控授权键的瞬间,所有ZBD25的车载30毫米机关炮同时扬起炮管。
     这些配备自学习火控系统的速射武器,本质上是对现役PGL12轮式突击炮的移植产物——炮塔基座的缓冲装置甚至还能看到北方工业集团的出厂铭牌。
     穿甲燃烧弹组成的火网在直升机群前方编织出死亡幕布,一架米24的尾桨被打成漫天金属碎片,机身打着旋栽进沙丘,炸开的火球将沙粒熔化成玻璃态晶体。
     此时露娜操控的无人机蜂群已抵达战场上空。
     H100机群在沙暴中保持的15米超低空突防,是2029年巴克什无人机突袭战的经典战术复刻。
     当首架34;;火箭天使34;;用激光照射目标时,后续无人机立即共享火控数据,二十枚小型导弹几乎同时离架。
     这些采用预制破片战斗部的弹药,在阿萨拉装甲车顶炸开的金属射流,轻松贯穿了仅有15毫米厚的焊接钢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4;;七点钟方向,步兵战车集群!34;;深蓝的警告声从电台传来时,红狼已经看到全息地图上新增的红色光点。
     八辆加装反应装甲的BMP1从沙丘背面冲出,这些诞生于1966年的老古董经过哈夫克集团改造,炮塔换装了南非制20毫米机关炮。
     它们的突进路线精准穿过GTI车队右翼的雷达盲区,显然是获得了实时卫星情报支援。
     红狼的瞳孔在战术界面上快速收缩:34;;二排释放烟雾弹,全体车组切换热融合观瞄!34;;
     随着指令下达,ZBD25车体两侧的六联装烟雾发射器喷出灰白色气溶胶。
     这种添加了碳化钨颗粒的多频谱干扰烟幕,能让大多数反坦克导弹的激光驾束制导失效。
     与此同时,车长周视镜切换至第三代微光+热成像融合模式,沙暴中跳跃的热源信号被AI自动标注为红色方框。
     当阿萨拉步兵战车冲进八百米有效射程时,GTI车队的第二轮齐射开始了。
     140毫米主炮发射的炮射导弹,本质上是对俄制34;;反射34;;9M119系统的模仿改进,但制导组件换成了浙江某民营企业的商用芯片。
     导弹在飞行末段展开的减速翼,让它们能够以70度攻角俯冲,轻易洞穿了BMP1脆弱的顶部装甲。
     其中一发炮弹阴差阳错地命中车载弹药架,殉爆的火球将炮塔抛到三十米高空,砸中后方跟进的武装皮卡。
     此时沙尘暴突然减弱,夕阳的余晖透过云隙形成丁达尔效应。
     露娜抓住这转瞬即逝的窗口期,命令剩余的34;;火箭天使34;;发动垂直突击。
     六架无人机急速爬升至300米高度,光学镜头捕捉到正在重新编队的米24机群。
     这些诞生于冷战时期的飞行器显然没有应对蜂群攻击的经验,当第一枚导弹命中长机尾梁时,整个编队陷入混乱。
     有架直升机的驾驶员试图发射热诱弹,但老旧的抛射装置卡壳导致弹药在舱内引爆,燃烧的机身像流星般坠向沙漠。
     34;;全体注意,卫队装甲纵队开始后撤!34;;深蓝的侦察车传来激光测绘图像,阿萨拉残存部队正沿着干涸河床向西移动。
     红狼注意到其中有辆加装卫星天线的指挥型BMP1,立即调转炮口。
     这发140毫米高爆弹准确命中车体中部,飞溅的破片将方圆五十米内的伴随步兵撕成碎肉,但飞散的纸质地图残片显示,这支部队原本的任务目标竟是前往修复某条地下输水管线。
     当最后一批敌军消失在沙丘背后时,GTI车组开始回收无人机残骸并统计战损。
     露娜拔下神经接口时发现后颈皮肤渗出了血珠——这是连续两小时高强度脑控操作的代价。
     她接过骇爪递来的野战咖啡,发现杯底沉淀着沙粒,尝起来像掺了盐的泥浆。
     远处燃烧的装甲残骸逐渐被流沙吞没,沙暴过后的星空格外清晰,某颗低轨道卫星的闪光划过天穹,不知属于GTI还是哈夫克集团。
     红狼走出指挥车,靴底踩在尚未冷却的弹壳堆里发出咯吱声。
     他掏出加密手机拍摄战场全景,镜头扫过那架倒插在沙地上的米24直升机。生锈的机舱盖内侧用阿拉伯语潦草地写着:34;;为苏丹陛下而战,2035年4月7日34;;。
     这个日期让他想起三年前签署的《撒哈拉资源安保协议》,当时阿萨拉王国的代表在条约上用纯金印章盖下的纹样,此刻正在他裤袋里的铜制烟盒上微微发烫。
    喜欢。
  

第30章 血色预言——初次交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