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即使没有菩提心的根基,只要诚心修持她的法门,同样会有感应如甘霖般降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仿佛她的法门是一条神秘的彩虹桥,跨越了常规的束缚,为修行者们铺就了一条通往觉悟的捷径。妙音天女,作为梵文的本尊,其影响力犹如春风拂过大地,跨越了地域的藩篱。在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以及西藏等地,但凡有学习梵文的人,大多会如虔诚的信徒般选择修持此法门,以期在学习梵文的道路上能够一帆风顺。她的法门似乎成为了这些学习者们心灵的灯塔和指南针,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由于她是赐予各种智慧及文艺天分的本尊,凡学习或从事艺术、文学、书法、音乐、工巧、写作及辩论的人,修持此法门都会得到甚大的帮助。此天女梵名为娑罗室伐底,其名称起源于印度萨拉斯瓦蒂河之神格化。
在《大日经》这部经典之中,人们对其赞誉为辩才天或妙音天等诸多美名。这位天女与水、河、池、沼等元素渊源深厚,自古以来,在印度的池边河畔,人们都会大兴土木,兴建祠堂来虔诚供奉祭祀她。这位天女的形象超凡脱俗,她的身躯洁白如雪,恰似羊脂白玉般纯净无瑕。她仅有一面,却生有两只手臂,双手紧紧拥抱着一把凤头琴,宛如正在弹奏一曲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的仙乐。
天女的装束恰似一位豆蔻年华的十二岁女童,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和天真无邪的气息,宛如清晨初绽的花蕊,娇嫩欲滴。她身上佩戴的各种华丽环钏和璎珞,犹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神秘的光芒,使她更显庄严肃穆。她的双脚交错而立,稳稳地站立在一朵盛开的莲花之上,那莲花恰似一轮皎洁的明月,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如银辉般洒落在大地上。整个画面犹如一幅宁静祥和的画卷,令人心生敬畏之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大日经疏》第五卷中提到:“在北方放置娑罗室伐底(Sarasvatī),翻译过来就是妙音乐天,也可以称为辩才天,再往北则放置其妃子。”由于每个天都有妃子,所以这里的娑罗室伐底被视为男性天神。同样在该经疏的第十卷中还提到:“美音天,是诸天中以美妙的声音进行显咏的天神,与干闼婆略有不同,干闼婆是负责演奏音乐的天神。”
在《金光明经》中,娑罗室伐底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被尊称为大辩天女,而这里的“大辩”恰似一顶耀眼的皇冠,戴在了天后的头上。也就是说,“妙音”宛如一位风度翩翩的男性天神,而“大辩”则恰似他那倾国倾城的天后。《大日经义释》第七卷中亦有记载:“美音天宛如一只婉转悠扬的百灵鸟,被称为辩才天,是诸天中以美妙歌声进行歌咏的天神,恰似毗首羯磨擅长技艺一般,他绝非干闼婆可比。”
喜欢。
第32章 摩尼藏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