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样。
     你给他的活越多,他就觉得你对他越是重视,干起活来愈发起劲。
     你若让他混吃等死,他反而不乐意。
     郭嘉正是热血冲动的年纪,若执意不许,搞不好他还真会觉得自己是个吃白食的,然后羞愧请辞。
     “来人。”
     张新想了想,开口喊道:“请贾尚书过来见我。”
     贾诩,那可是从长安出来的。
     城内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他最清楚。
     让他来给郭嘉介绍一下情况,既能提高此次行动的成功率,也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危险。
     郭嘉咧嘴一笑。
     “多谢明公体恤。”
     张新让郭嘉在堂中坐等,随后回到主位,提笔写了一道军令。
     郭嘉闲着无聊,开口问道:“明公这封信写给何人?”
     “麴义。”
     张新放下笔,吹干墨迹,盖上骠骑将军大印。
     “我让他暂停进军,就在湖县驻扎。”
     “这是为何?”郭嘉疑惑道。
     湖县距离华阴只有百里左右,大军若是疾行的话,一日可达。
     华阴乃是关中门户,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拿下这里,后面就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
     消息的传递需要时间,现在李郭应该还不知道张济降了。
     明公不趁此时机拿下华阴,打开进军关中之路,反而停滞不前?
     弄啥嘞?
     张新让人把军令给麴义送去,随后看向郭嘉,笑道:“我若现在拿下华阴,李郭恐惧之下,待在长安龟缩不出,你要如何行事啊?”
     华阴之后,长安无险可守。
     虽说董卓与张新对阵之时,曾令皇甫嵩扼守郑县。
     但这并不代表着郑县能够作为长安的屏障。
     当时董卓的战略,是等张新后方生变,因此需要在郑县驻军,节节抵抗,尽量拖延时间。
     可现在张新的后方稳得一批,北边是旧主,南边是徒弟,根本无需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李傕郭汜若是还敢分兵据守郑县,那就是自己找死。
     张新的十万大军分作三路,徐和带两万,关羽带一万五千,他自己这边则是有六万多人。
     在收降了张济麾下的三万西凉兵后,这一路的兵力已经直逼十万!
     长安那边号称十余万众,张济带走了三万,樊稠带走两万。
     哪怕将当初裹挟的百姓都算进去,李郭麾下估摸着最多也就六七万人。
     李郭分兵,除了削弱长安城内的守备力量以外,没有任何好处。
     郑县,那可比长安好打多了。
     西凉兵战力下滑严重,士气又很低落。
     张新既可以分兵同时攻打两地,也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先把郑县的守军吃掉。
     李郭只是没有战略规划而已,在战术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要不然也不能把朱儁揍的鼻青脸肿。
     虽说击败朱儁也算不上什么能值得称道的战绩就是了。
     总而言之,张新若是拿下华阴,他们还想抵抗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集中兵力,死守长安,以待天时。
     张新让麴义停止进军,就是想以华阴重镇,勾引李郭出兵来守。
     樊稠那边想要投降,必然不会攻击徐荣。
     这个消息,李郭应该收到了。
     前出华阴,既能扼守险要,又能督战樊稠,一举两得。
     除非李郭决定投降,否则一定会来。
     来了,长安城守备空虚,大大方便郭嘉行事。
     不来,说明李郭自身也有降意。
     那樊稠降不降,就不是很重要了。
     郭嘉闻言细细思之,恍然大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公思虑周全,臣佩服。”
     张新微微一笑,心中若有所思。
     “比起公达,奉孝于军略一道,还是差了点意思。”
     如果今日是荀攸坐在这里,张新一说,他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不用像郭嘉一样,想这么久。
     不过,郭嘉擅长的本来就是对人心的把控,和荀攸不是一个类型的谋士。
     纵观郭嘉一生所献之策,就能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他总是能在曹操犹豫不决的时候,告诉曹操能不能打。
     但具体怎么打,不好意思,你自己想办法去。
     我没辙。
     比如曹操攻吕布之时,连战不克,想要退兵。
     郭嘉看出吕布气势已衰,陈宫智迟,计谋未定,强烈劝说曹操继续进攻。
     曹操这才决定继续打下去。
     然而决水灌城,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计策,和郭嘉无关。
     再如官渡之战时,曹操面对袁绍底气不足,一度想要放弃,是郭嘉以十胜十败之论述,坚定了他抗袁的决心。
     然后斩颜良、诛文丑、火烧乌巢啥的,都和郭嘉没有关系。
     这是一个适合放在身边的辅助,不太适合外放。
     正在张新思索之间,贾诩来到。
     “明公。”
     “文和来了。”
     张新起身相迎,将事情说了一遍。
     “长安城内情况如何,还请文和详言。”
     贾诩巴拉巴拉......
     当听到李傕欲战,郭汜摇摆不定之时,郭嘉眼睛一亮。
     “明公,郭汜此人,可以争取!”
     张新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你欲派人接触郭汜,尝试说降么?”
     “明公英明。”
     郭嘉拱手笑道:“西凉军于明公并无私怨,郭汜又曾在明公麾下待过。”
     “李傕不降,因其是先入长安之人,王公之死、西凉兵所做之恶,大多算在了他的头上,担忧百官不肯放过。”
     “郭汜却并非如此,只要明公承诺护他周全,定能瓦解其心。”
     “纵使其不归顺,也必不与明公为敌也!”
     张新闻言微微点头。
     李傕的运气很好,也不好。
     攻长安时,吕布麾下叛变,打开的是他这一侧的城门。
     他因此得以先入长安,也因此成为了西凉军明面上的首领。
     可首领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享受了好处,就得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一个势力覆灭,臣下只需投降,一般都不会有事。
     主公就不一定了。
     尤其像李傕这种,把天子百官都得罪了个遍的。
     张新哪怕承诺保他,他都不敢信。
     不是不信张新,而是不信天子和百官。
     相比之下,西凉F4的其他成员就没有这些顾虑。
     反正俺们只是从犯,举兵来投,足够将功抵罪了。
     “既如此,奉孝就试试吧。”
     张新开口道:“郭汜能说则说,不能则罢,不必勉强。”
     “一切以奉孝的安全为主。”
     “臣必不负明公!”
     郭嘉深深一揖,了解完情况后,找张新要了活动经费,带着麾下的细作投小路往长安去了。
     (有话说里补了地图,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
    喜欢。
  

第483章 郭嘉入长安[2/2页]